张西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9页练习四第9题。
课前思考:
学生已经推导并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有关的知识巧妙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会用数学。
课堂写真
在学生推导并探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我出示了课本59页练习四第9题,并对其进行改编,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校庆六一,要对我们班孩子们这学期以来优秀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现在需要把两张这样的桌子拼在一起,可以怎样拼?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先画一画,看看有几种情况。)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后,动手画一画。
(从学生身边的较为熟悉的六一活动入手,吸引学生去探究,并尝试着去解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拼法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动手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这里借助学生身边的事情——把两个桌子拼在一起的现实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可以怎样拼呢,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生1:我是把两个宽拼在一起的,画出来的图是这样的。
面积:(6+6)×4=48(平方分米)
周长:(4+6+6)×2=32(分米)
生2:我是把两个长拼起来的,画出来的图是这样的。
面积:(4+4)×6=48(平方分米)
周长:(4+4+6)×2=28(分米)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我是这样拼的。
面积是48平方分米
周长:(4+6)×2×2-4×2=32(分米)
师:这种拼法很独特,周长的计算也说明你的思路很清晰,很好。
(学生说的同时,多媒体呈现这几种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种拼法,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对比,从而培养学生去借鉴,去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生4:我发现了不管怎么拼,他们的面积都不变,只是周长发生了变化。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哪些同学也有同样的发现?
(部分学生举手)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一画,通过观察借助生活中拼桌子的原型,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现在老师想用漂亮的花边把我们方案一中桌子围起来,可是老师不知道要买多长的花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取一种方案来重点研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理解,及其应用。)
生5:买32分米就够了。
师:为什么?
生5:因为给桌子围一圈的花边,其实就是求它的周长。
师:说的真好,谢谢你的建议。老师还想给桌子上铺上美丽的桌布,请问老师至少要买多大的桌布呀?
生6: 48平方分米,因为桌布是盖在桌子上的,至少要和桌子的面积一样大。
师:你们觉得他的建议怎么样?
生点头,表示同意。
(学生们的表现,不仅说明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更体现出了学生们可以学以致用,能将所学灵活应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师:现在老师要在我们班级的书写作品中,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把他们整齐的摆放在我们方案一中的桌子上,已知我们的书写作品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那么桌子上最多可以摆放多少张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同桌讨论。
……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节课,以六一活动为背景,串联起了学生熟悉的一系列事件,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