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
实证会计理论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三大假设和三大假说对会计方法的选择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本文介绍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状况;其次,从契约安排角度来阐述实证会计理论对企业活动的影响及会计选择对企业活动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企业要慎重选择会计方法,权衡利弊。
一、实证会计理论概要
(一)实证会计理论定义
实证会计理论是寻求解释和预测某一现象的理论,简称PAT,经Watts和Zimmerman在经济学中的传播流行开来。实证会计理论用于解释会计实务,与规范会计理论大相径庭,规范会计理论规定应该如何实施某项实务。
(二)起源与发展
实证会计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并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成为财务会计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规范论文从高比重发表下降到1972年停止发表。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源于经济学文献,主要依据于有效市场假说、代理理论和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的研究三大假设。实证会计理论在研究时经常用到三个假设即管理层报酬假说、负债假说和政治成本假说。
二、契约安排在会计程序中的应用
(一)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安排
实证会计理论的核心假设是所有个体行为都受自利的驱动,个体目标是使自己的财富最大化。管理者会接触到所有者无法获得的信息,所有者预计管理者会采取不利于所有者利益而有益于自己的行动,这种由代理关系产生的差异行为的成本为代理成本。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一般会实施价格保护,支付给管理者较低的工资来降低管理者投机性行为带来的损失,最终管理者将会承担一些作为或不作为的投机性成本。但是这样做对双方的发展都没有好处,如果管理者能够通过一些契约安排来承诺或约束自己不消耗特权,减少逃离投机行为,委托人会支付管理者应有的报酬。支付给管理者的报酬可能是固定的,也可能是根据经营结果算出的。如果管理者只是获得固定的报酬,假定存在自利,管理者可能会反对带有风险的但有益于公司所有者的项目,他们还可能不愿意采用最佳的债务模式,管理者不会分享任何潜在的利益增加公司的价值。但是如果支付给管理者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挂钩,管理者可能会获得高报酬,不会采取投机行为。为了使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趋同,最好实施与公司会计盈利挂钩的报酬计划,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报酬计划,即分红计划和业绩计划。
根据分红假设,如果基于会计盈利对管理者进行奖励,他们会投机性地操纵会计数据提高他们表面业绩,从而提供自己的报酬和分红,这会使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的价值变得更加显著,但是仍然会存在机会主义。当本期的利润不能达到奖金计划的最低限额时,管理者可能会进一步地缩小本期的收益,但是在往后的期间里收益会显得更高,这一期的利润就会高于计划的标准,从而管理者获得奖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财富转移。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投资策略,可能在前几期不会定期地产生现金流或利润,但在随后期间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可是管理者的奖金在前几期就会泡汤,出于自利的原因,管理者会打消他们采用这种战略的积极性,从而鼓励管理层将重点放在短期而不是长期。
在采矿或高科技研发行业里,假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净现值对公司有影响,被认定用公司证券的市场价值来奖励管理者更为合理。基于分红的奖金计划它通过给予管理者公司的股票或者股票期权来实现,公司业绩越高,管理者分红也会越多,管理者会受到激励。就研发支出这方面而言,一些临近退休的管理者基于奖金计划可能不会大力进行研发支出,若是分配给将要退休的经理们股票期权,但该期权在要在其退休后的几年之后才能行权,就能鼓励管理者实施在他们离开后才会成功的研发项目。近些年来,股东对高管的期权计划不满意,因为股票期权一旦行权会稀释股东现有股份的价值,现有股东的成本超过了股票期权带来的代理收益。所有者与管理者契约代理问题会一直存在,所提出的报酬计划无非是将契约代理问题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债权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安排
在实证会计理论中,与借款人的分歧行为相关的成本被称为债务代理成本,资金出借方将会预期到这种分歧行为。例如,资金的借入方过多的支付股利,在企业中留有较少的资产来偿还债务。另一种可能是企业会借入额外的或过多的债务,就会出现新债券人与旧债权人竞争债务偿还。此外,资金接受方还可能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为其谋取高额利润。若项目成功产生高额利润,债权人也不会得到超过利息的任何回报;若项目失败,债券人却要承担重大损失甚至什么都得不到。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债权人会认定管理者不会总是作出对债权人有利的行动,那么为了弥补高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损失,债权人会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相反,如果企业同意与债权人签订限制性的债务契约,如企业同意不支付过高的股利、不吸收高水平债务或不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就可以假定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吸引资金。
有关债务契约的限定条件有很多种,比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偿付比率、最低股利保障倍数等。在一些债务契约中资产的定义通常会考虑到重估资产,一些银行将重估资产的频率限制到两三年一次,有的银行会禁止管理层重估资产。比如,公司重估升值的非流动资产,效果是增加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总额,管理层重估资产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可以利用会计方法放宽债务中的限定条件,引入新的债务或是放慢还款速度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契约的衡量标准仅仅表示企业不会偿还借款的几率大小,组织发生技术性违约并不能完全说明该组织不会偿还借款。
除明确签订的债务契约,企业同意不采取特定的活动,但是企业采用特定的会计方法来降低债务资本成本,管理层也会同意这么做。例如,企业采用稳健的会计方法,使企业低估利润和净资产,也就意味,限定了债务股本比、利息保障倍数的债务契约对于采用稳健会计方法的企业更有约束力。采用稳健会计方法的借款人能以较低的成本吸取资金,也能较早的违背债务契约。越具有约束力的契约越会提前对违约风险作出警告,减少出借方的风险。因为管理者对于这种严格的契约没有能力去规避,在管理层放宽限制性条件时就会发生技术性违约,出借方就会越早采取行动捍卫自己的資金,降低风险。
根据负债权益比率假设,具有较高杠杆效应的企业更可能使用增加盈余的会计方法来规避违约。基本假定是企业的杠杆效应越高,债务契约的限定就越严格,企业也越可能改变会计方法来规避违约。虽然技术性违约会将财富转移给债权人,但却可以避免企业真的违约,防止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当企业真正的发生技术性违约时,管理层会采用操纵会计盈余的策略,如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养老金负债改变关键假设以及何时首先采取新的会计要求,更倾向于较早采用能增加收入的方法并拖延导致报告盈余减少的会计方法。债务契约有时会要求企业调整会计数据,将资产重估部分从公布的会计数据中扣除。为了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在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要经过审计。
债务契约无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企业同意债权人的各种限制条件来降低利息成本和其他贷款成本,另一条是企业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来获取灵活的会计方法。管理层有动机改变会计方法,审计师的作用不容小觑。
总之,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会对债务契约、管理层薪酬计划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可以解释企业为何优先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实证会计理论还表明,使用特定会计方法会起反作用。例如企业将一项目支出在发生时资本化而不是费用化,使利润增加,这样会使企业降低违反债务限制条件的概率,但是,较高的利润会引起大众的高度关注。因此,在选择特定会计方法时要权衡利弊,以使自身的财富最大化为原则,选出最佳的会计方法。(作者单位为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