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孩子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个对话的前提就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作品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規定性,其目的为文学批评服务的,而到了课程教学的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服务对象则转移到阅读教学上,此时的文本细读,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结伴而行。此时的文本细读就要求老师做到:
一、多元化细读
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主张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等多种姿态的和平共处。这就要求老师要把握好文本细读的角度。
1.读者角度,拓宽教学的广度
首先教师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走进文本的世界,深情触摸文本,用心聆听文本的声音倾诉,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再整合其他人对文本解读的结论,有选择地进行筛选,从而拓宽自己教学的广度。
2.学生角度,探寻学生的尺度
学生是文本阅读的主要对象,教师在细读文本是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因此还必须以学生的视角来解读文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来以此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尺度。
3.教师角度,挖掘教学厚度
文本的解读虽然多远,但一旦作为教材,我们在细读时,就要充分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细读文本时,如何挖掘文本的最有价值,最适宜学生的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需要老师去权衡得失,择优而行。
二、言语性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教师对言语在此的细读,它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的释法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层层解剖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全力开掘言语的多侧面内涵。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有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并挖掘呢?
1.语言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那些关键的字、词、句,甚至是标点,都是不容忽视的。好的语言,往往会冲破其常规用法而凸显人物的心境、心绪和心态,以传达出作者敏锐的语言感受力和独特的表现力。如《四季》一文中,几处运用叠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几个叠音词的使用使草叶、荷叶、谷穗的特征更加形象,表达的意思也更准确,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富有音乐美。另外还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事物的爱怜的情感。
2.写法
小学课文采用了许多的写作方法,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等修辞方法,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我们都知道时间的可贵,但是怎样写出这个可贵,是非常不容易的。可在他笔下的日子,仿佛是可以看到的,是可以触摸到的。“洗手的时候……”他用了一个排比句,用有形写无形的技巧,把时间的流逝写得入木三分,真的能够让人产生恐慌,从而写出了“匆匆”的力量。如“太阳它有脚啊,……”没有用一个快字,用了个拟人的写法,把时间消逝之快变得具体可感了。
3.结构
主要指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谋篇布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段式结构。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前三个自然段都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都是用祈使句开头,用问句结尾,中间叙述的内容都是由告别的情境追溯到令人难忘的往事,按“谁,干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表达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样的表达,一咏三叹,情味浓郁。
4.文体
写法决定教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等体裁,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表达风格,其教学策略自然也不尽相同。如《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讽刺小说,其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在常理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突出“讽刺”这种艺术效果。《穷人》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可用来进行阅读推想训练和学习心理活动写法的教学;《桂林山水》里写山和水的段落,可用来进行层次和用词的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含有因果、并列、总分等多种句群结构,可用来进行这类句群结构的教学。
三、兼容性细读
教师的文本细读,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文本细读时,既要消化吸收、整理评判他人对文本细读的种种见解和观点,更要关注珍视、归纳梳理自己对文本细读的独特感悟和发现。只要有利于教学,他人的观点、自己的感悟就有必要兼容并包、相辅相成。
四、共享性细读
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对言语存在的一个发现过程,也是对言语细读的一个体验过程。因此,文本细读对教师而言是一种双重收获,他既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也收获细读言语的经验、情绪和感受。这些通过教师亲历亲为得来的细读经验,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财富。
细读文本,是做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在细读文本的实践长河中,我们要把握了细读的角度,运用细读的方法,慢慢走,慢慢欣赏,才能领会语文的真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