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晨 潘立军
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运动场上布满了鹅卵石。虽然这些小石头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起到快速渗水的作用,但是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一节“50m快速跑”的公开课即将在本校举行,新入职的教师苗老师对此信心百倍,精神劲十足,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他时常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打扫操场,然而鹅卵石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顽强”。他们刚把地表的石头打扫完毕,地下的又露出头来了。
公开课当天,集合整队、慢跑热身、讲解示范……苗老师的课按照精心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忽然间,在100m的跑道上,一名正在练习50m跑的男学生脚下一滑,身体晃了两下后就摔倒在地上了。面对突发事件,师生都围拢了过来。只见到,苗老师快速跑到受伤学生面前,蹲下身来,急切地问道:“哪儿疼啊?告诉老师!”他紧皱着眉头、咧着嘴,痛苦地说:“脚!脚!刚才可能踩到石头滑了一下……”苗老师解开学生的鞋带,脱下他的鞋和袜子,看到这名学生的踝关节有点肿。苗老师说:“你试探着活动一下踝关节,好吗?”这名学生动了一下踝关节,感觉能动,应该是没有伤到骨头。“老师,给他揉揉啊?”另一名学生关切地说道。这时候,苗老师才抬起头来,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发现师生们已经将他和受伤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于是,他对我说:“徐老师,请疏散一下学生,通通风。”接着,苗老师对班级干部做了工作安排:体育委员去小卖部买瓶冰镇矿泉水,卫生委员去找毛巾或手绢,班长去找校医……还委托我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报告。
一会儿,体育委员从操场附近的小卖部快速地跑过来,卫生委员递过来手绢。苗老师打开矿泉水,将手绢浇湿后,敷在了受伤学生的脚踝处,然后他又将瓶盖拧紧,在地上用力摔打矿泉水瓶,再将细碎的冰块不断地放在手绢上,以便给脚踝处“降温”。又过了一会儿,校医来了。苗老师的做法得到了校医的夸奖,虽然他满脸的汗水,但是也未掩饰住满脸被人夸奖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把受伤学生交给校医处理后,苗老师又集合了队伍。他对学生们说:“老师刚才处理同学受伤的时候,听到有的同学说,要揉揉脚踝。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老师为什么不给这位同学揉脚,反而敷冰块呢?”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的确很难。因为地处偏远的乡村,学生们受到家长等老一辈的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只要是挫伤就需要揉一揉。随后,苗老师给学生们讲解了相关的原理。没一会儿,一节课就在没有完成“预设”内容的情况下结束了,一节公开课变成了苗老师处理这次意外伤害事故的课,但是这节课“生成”的精彩,也引发了笔者对一节成功体育课的思考。
成功的课,“生成”的课。成功的课离不开“预设”,更离不开“生成”。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的课,很有可能是“教书匠”的课。因为教书匠只会照本宣科,只会按照备课的“预设”流程进行,不会在变中思变,变中取胜,只会“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体育课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成”是一种常态。室外体育课由于受到天气、气候、器材、场地、环境、突发事件的影响,再认真、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测体育课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如,苗老师施教的这节课遇到了学生崴脚的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一方面考验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丰富,是否能够实时、适当、适度地处理问题,同时也在考察教师的备课程度,即在备课中要备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方法等预案。所以说,成功的体育课是一节“生成”的课,教师的“生成”能力是检验其核心素養的重要标准之一。
成功的课,“生命”的课。马云说:“很多东西是很难考量的,理念很难考量,但结果是可考量的。”世界上最可贵的是生命,生命没了,一切将成为“休止符”。当一位教师在自己利益与学生健康发生选择性冲突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抉择“鱼”而不是“熊掌”,其结果可以考量教师的师德!公开课可以再有,而学生一旦失去健康,甚至是生命,那将是天大的事情,它将成为教师教育生涯的憾事、败笔。苗老师在公开课教学中,虽然放下“预设”的授课内容,但关注到了学生的生命健康。一节成功的课,教师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更应该是“生命至上”的课。
成功的课,“生本”的课。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课堂要从“以师为本”改变为“以生为本”。生本教育最核心实质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作为教师,要从“为了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施加教育,并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是肤浅、幼稚、错误的问题。公开课上,当苗老师面对学生提出“老师,给他揉揉啊?”的问题时,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等到校医赶来之后,再集合队伍进行耐心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刚崴脚时不能揉,揉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苗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将自己的“教师”角色切换到“学生”的角色,把自己调到与学生“同一频道”进行交流,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明白了保健的科学道理。同时也以此为契机通过学生教育了家长,让乡村家长明白了“刚崴脚时不能揉”的原理所在。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要关注“生成”、“生命”和“生本”三元素。“生本”是“生成”的保证,“生成”是“生命”的基础。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才能让课堂生成精彩,富有活力,充满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