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气象服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服务效益日益凸显。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借助科技发展的势头,最大限度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本文结合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实践,给出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融媒体;气象;新媒体;传播
随着传播形式的不断升级,气象资讯已经从传统的天气预报数据转变为图文、短视频、问答、直播等融媒体产品形式,传播平台也从电视、广播、互联网扩展到以手机为主要阅读介质的宣传矩阵。在融媒体环境下,气象资讯如何传播,才能获得最好的服务效果?需要每个从业者更多的实践与探讨。
1 不同传播内容,需要不同的服务形式
1.1 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这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作为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如何才能在融媒体平台矩阵中,发挥各平台的优势,达到最好的联动传播效果呢?这就要求在顶层设计上考虑到各个平台不同的特点,进行统筹规划、优势互补,将不同平台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联动发声,共同打造兼具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性、影响力的传播效能,满足不断提升的公众需求。
1.2 常规天气预报,即查即用是主诉求
天气预报服务作为气象服务的主要诉求之一,以用户的即时需求为准,这一点天气类app、天气网站做的比较好,即查即得。App和网站因为可扩展功能较强,除了天气预报外,还可以集合用户关心的延展性内容、开通用户上传接口的时景天气、及时推送最新天气预警等,满足用户常规的天气服务的需求。
1.3 非即时性天气资讯,联动发声扩大传播力
天气资讯类内容,非即时所需的服务类型,向公众传播在不同天气下应景的天气科普、气象知识、生活提示、灾害防御办法等内容,是天气预报的有力补充。此部分内容公众关注度高,可能有答疑解惑的需求,所以要求互动性强、内容通俗易懂、符合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特点。目前以微博、微信、资讯类客户端为主要的传播渠道。通过关注感兴趣的服务频道,即可及时收到相应的推送内容,基于推送还可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
在同一个天气背景下,各平台联动发声,可以更好的覆盖不同用户人群的需求,比如微博粉丝量大、互动性好适宜进行多频次事件跟踪性报道,微信和客户端没有字数限制,适宜推送更长篇幅、更有深度的解读文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1.4 重大天气事件,现场直播增强共鸣
重大气象事件(比如台风、暴雨等)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也与企业安全生产等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受到人们的很大关注。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重大气象过程的融媒体直播已逐渐成为常态,网络直播以其内容丰富、实时双向互动等特点,图文声光等立体的传播形式,可以让用户以第一人称视角与直播场景进行实时连接,使用户具有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
针对台风、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启动视频直播、专家访谈、等报道形式,在丰富服务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目前新浪微博的一直播、今日头条、网易、搜狐等资讯客户端都开通了自己的直播频道,媒体可以自行入驻。
2 融媒体时代气象科普传播策略
2.1 跨界联合,打造场景性实用科普指南
气象服务作为生产生活的保障者,与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关联,具有较强的延展性,比如气象与旅游、气象与农业、气象与安全、气象与交通等等。融媒体时代,气象科普资讯传播,可以尝试在自有科普内容基础上,与其他行业联动合作,加入场景因素,做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联动科普,而不单单是气象知识的罗列,合理利用好天气资讯、气象预警、防灾减灾知识、生活常识等各类信息,扩充传播内容,增强主流话题引导力。
2.2 充分借助技术升级,丰富内容展现形式
提升气象科普传播效果一方面要做出老百姓真正感兴趣的、关心的内容,一方面内容展现的形式也是重要的一环。如何充分用好技术发展红利,将文字作品在技术展现效果的辅助上,注入代入感和互动性,从“传递知识”到“讲述故事”,增加气象科普服务传播的效应,是融媒体时代对气象宣传科普工作新的要求。
近几年兴起的H5、短视频、VR、数据可视化新闻、MG动画等技术,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传统图文互动性不足的特点。比如,对于比较枯燥的数据、政务类内容,数据可视化新闻可以从小切口话题为切入点,借助数据工具从大量数据中分析、发现和筛选出令人关注的信息,通过图表、交互设计等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进行全景式解读,从而引导受众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2.3 为用户画像,提升到达率
科普传播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到达率。对于融媒体时代自由阅读的背景下,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被阅读、转发和分享。而对于不同的用户群体来说,同一个产品可能给他们的感受截然不同。针对不同的用户人群,提供对其有价值的科普内容,才是传播效果最好的。
我们可以尝试根据各平台的统计数据,定期对用户群进行“画像”,有的放矢地的进行内容的策划、推广,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关注的热点、喜欢的语言风格、排版、推送时间等等方面,增强用户匹配度,从而提高阅读到达率。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作为一名气象科普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学习,主动提升融媒体新闻采编综合素质,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媒体融合之路。
参考文献:
[1]庄勇.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19):50-51.
[2]融媒体时代新闻加工方向的新变化[J].西部广播电视,2018(2):41,49.
[3]从《新京报》实践看现象级数据新闻报道如何生产[J].中国记者,2018(6):125-127.
[4]网络直播在气象宣传科普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以一直播平台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7(16):33-35.
[5]融媒体时代气象信息傳播思考[J].科技传播,2018(4):173-174.
作者简介:张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气象应用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