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雨浓
摘 要:21世纪,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了时代的发展,开始有企业试图将自己的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成为“互联网+”的新业态。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2016年,“互联网+”入选年度十大新词。中国中小企业众多,他们是最有潜力的企业,试想将互联网与中小企业融合,那么“互联网+”定能为企业发展助力。而互联网。本文以“互联网+”在不同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优势展开。
关键词:“互联网+”;“快车道”
中国长时间以粗放的资源驱动型为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方式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中小企业想发展,通过这种“原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创新,通过与互联网结合来求“变”。
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一词。2016年,“互联网+”入选年度十大新词。两年间“互联网+”在各行业中成为一大热词。“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各个产业结合,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和技术,使产业有创新的发展。“互联网+”有助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信息积累、分析,企业模式升级的问题。
一、“互联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行业中竞争激烈,并非将行业垄断,因此盈利水平不高,固定资产也不多,因自身能力不足,难以获得银行信任,再加上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提供一个平台,使企业和网民的信息进行互换,以互联网作为工具使有需求的双方进行高透明度、参与性强的直接对接,省去了传统金融的复杂程序,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余额宝2014年6月13日上线到30日,短短十八天时间,用户就已经达到了251.56万的庞大数字,而转入的资金可达到66亿元之多。[2]可见未来“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发展和大众创业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无疑为中小企业迅速打开市场提供“快车道”。
二、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化“为中小企业也带来信息资源
(1)互联网受众范围极广,时至2017年,我国网民已经超过7.7亿,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更是达到11亿之多。互联网具有开放的网络环境,不同企业将数据放到晚上进行数据共享,进行数据共享。“互联网+”使得企业以低廉的方式、便捷的途径获得数据。局域网、企业网、广域网的适用打通了原本闭塞的企业信息途径,企业资源不但实现共享,还使信息得到了高度融通。
(2)互联网有如此庞大的数据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庞杂、数据量巨大、数据记录易获得的特性。互联网与大数据相辅相成,前者为提供后者不断的大量的数据,而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保障。互联网持有的数据越来越多,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互联网可以详细、全面向企业表达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互联网+”的高灵敏性的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准确分析行业形势、资源配资,从而实现经济规模和生产的平衡合理安排。
三、“互联网+”有助于企业模式升级。
(1)紧密联系市场。中小企业在在发展中,一定要避免一味的模仿传统的经营方式。从全球的分工来看,中国的分配是加工制造,而且有许多的跨国公司将此环节转入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国家。制造加工环节利润本就不高,再加上部分资源迁出,企业要发展就要借助互联网转型升级。企业可以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持,互联网拥有数以亿记的用户,企业要利用互联网转变营销模式。互联网经济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交流以互联网为媒介,增强各个领域企业的联系,依据互联网那个的中小企业,合作方是各个领域的不同企业,涉足领域非常广泛,获得信息全面丰富,对动荡的环境及时作出有效的反应,拥有更加广阔的资源范围,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柔性。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用户,来扩大市场推广、增加影响力,而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最理想的平台。
(2)创造管理新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要适应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制定合适发展战略,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广泛,透明的特点,以互联网为沟通交流的基础设施,形成新的管理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将合作机会与互联网相统一,让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交易平台——线上线下可同时进行操作。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企业可过与“互联网+”来进行深度融合,对自身的发展带来便利,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互联网+”使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如果能先人一步、抢占先机,得到行业的优质资源,便可形成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企业抢先一步与互联网融合,形成“互联网+”模式,就是先人一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张艳红.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时代金融,2014(35):141+143.
[2]张鑫.“互联网+”天地无限[N].上海证券报,2015-04-01(A02).
[3]鹿梓媛.浅析“互聯网+”背景下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7(05):101-102.
[4]董倩.互联网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的运用[J].中国统计,2015(06):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