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不是十分地恰当,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透彻,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学生的思维被牢牢桎梏,感受不到阅读文本的深层次内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难以顺利地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实行,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愈发彰显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采用文本细读策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深入挖掘学生的需求,致力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细读中,跟随着文字的叙述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必然会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一、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一)文本细读实现了三方对话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无疑是教师的一言堂,大多数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记作“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疑义一概否定。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思维呈现趋同性,难以迸发出创新的理念和想法,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文本细读打破了这一弊端,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教师提出的观点在文本中必须有相应的细节为依托,学生在遇到困惑时可以大胆质疑,通过师生对话来解决问题,而实现这一理念的必要前提就是学生对文本深入细致地阅读,可以说,文本细读促进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三方对话。
(二)文本细读增加了阅读教学的深度
为了增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教师通常会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问题之间呈层层递进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逐渐向着文章的主旨靠拢,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能够很快地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被教师设计的悬念深深吸引,在教师的引领下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将文章的主旨内涵剖析开来。此举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独立阅读时也会遵循这一流程,这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文本细读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很多文章的作者都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对人、事、物的情感,如果只是粗略地阅读文本将不能发现语言之美,学生也将无法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文本细读将学生带入文学的殿堂,即使是学生未曾见过的事物,通过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解读也会感受到事物的神韵,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这种生动形象的描写让学生产生新奇有趣之感,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主动探寻文学之美,将那些优美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实现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文本诵读的方法
所谓阅读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读文章,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应根据文本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某个学生单独朗读,可以是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是配乐朗读等等,这会带给学生新奇的体验,使他们保持阅读的热情,进而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说在学习《海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集体朗读,着重在于将情感宣泄出来,从海燕的坚强无畏、义无反顾,联想到一个革命党人具备的高尚情怀,这首悲壮的革命诗歌唤醒了一个时代的民众,同样也能震撼到我们的学生,让他们的情感久久无法平复。
(二)加强各个段落之间的关联性
语文课文中收录了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有些文章的段落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归纳各个段落的大意,从而建立文章框架,挖掘文章的主旨思想。比如说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就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全文一共有4个段落,先让学生划出各个段落的重点句,再总结段落要点,最后揭示文章的内涵,即文章采用了“分、分、分、总”的结构,前三个段落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一段号召我们向这种精神学习。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够准确找出关键字词和句子,将其串联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不但显著提高了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有助于促進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文本细读值得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此外,语文教师应不断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妍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03).
[2]寇成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4(09).
(作者简介:仇培杰,男,湖南省武冈市头堂新东九年制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