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立足于医学专业的创业训练初探

2018-05-14 16:38陈俊梁杰李健
教育界·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陈俊 梁杰 李健

【摘要】文章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及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不足之处,建议大学生创业基于自己专业来开展,并提出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与高校的办学态度的跟进。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是实现社会要素的跨界融合,实现群体智能的交叉升级。那么,“互联网+教育”体现的就是用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整体及部分做出创新,使教育发生质的变革,达到高水平的飞跃。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引导大学生利用好“互联网+”行动计划,适应并抓住“互聯网+”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和机遇,为自身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去创新,去尝试,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我校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开展创业针对性教育、创业训练课程,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2015年底,学校创业训练项目启动,以学生为创业主体,教师参与指导,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业训练活动。

(一)创业团队的成立

本团队创作初期,由2名本科生、1名医学教授、1名网络工程师共4人组成。

(二)创业项目的确定

什么是创业?创业就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从这个概念来看,创业就要从大学生熟悉的专业着手分析能开展的项目,分析此项目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与互联网的结合点后开展项目。作为医学专业的大学生,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来服务大众才是学医的最终目的。经过讨论,我们的项目最终确定为制作医学科普类的微信订阅号“小骨识人”,侧重点放在易病人群:儿童和老人。希望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图片将近年来儿童及老人在生活中常见病症的预防和实用医学保健常识科普给大家。线下通过到社区开展健康保健讲座、派发传单等活动增加影响力,待关注量上去之后即可以进行广告承接和企业宣传来获取一定收益,实现创业初衷。

(三)成员的分工

“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性得到充分表现,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教师主要是指导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关心者、启迪者。因此,创业训练中教师的角色一定要淡化,一切都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解决,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第一步,成员讨论微文题目,定位在大众需求的科普知识范围。比如小朋友常见的擦伤、碰伤、磕伤、烫伤如何及时处理,小朋友挖鼻孔坏习惯的危害,小朋友溺水处理、气管异物处理,老年人心脏病预防及各种突发病处理,认识PM2.5,认识流感等等。第二步,学生收集素材撰写文章,文章要求文字精练不冗长,图片生动形象,尽量避免出现太专业的医学术语,使文章大众化、科普化。文章撰写好之后由医学教授对文章科学性、正确性进行把控,学生反复修改直至定稿。最后,在网络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将文章发布到微信平台,确保文字和图片能正常显示。

(四)项目成果

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我们安排每学期16篇微文的任务,大概就是除考试周外每周一篇文章。这样,学生的时间安排较充裕,做到创业训练、专业学习两不误。公众号开通一个月就有100多人关注,月均阅读量100多次。从2016年4月到2017年7月共发微文34篇,其中心脏方面文章10篇,儿童急救8篇,其他养生、急救等文章16篇。

(五)项目效果

项目开展以来,在同学中间渐渐产生了影响,前后有3位同学自愿加入到项目团队。大家表示在查阅资料,撰写微文的过程中,对自身医学知识的积累也有很大帮助。为了写好微文,大家非常积极地收集资料并讨论文章内容,团队总体专业知识水平和协作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学生在创业训练中培养了互联网思维模式,积累了创业经验,开阔了创业视野。

(六)不足之处

因为创业教育在我校开展时间不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大学生有着灵活的思维模式,有许多新颖的想法,却往往受到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另外,他们还缺乏创业理论知识,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来做事情,走了些弯路。如表1所示,参与创业训练的同学对于创业理论和网络知识的渴求是非常急切的。

二、指导学生创业训练过程中的启示

(一)立足于专业的创业优于其他创业

通过创业训练反馈调查表,我们可以看出立足于专业进行创业项目的同学对自身医学知识的学习有促进和提升,并且成功率高于其他项目。因此,建议学校在以后的创业训练活动指导意见中,可多鼓励同学们立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创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契机。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

“互联网+教育”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重新优化重组,使人与人之间的角色关系发生变化甚至互换。高校教师定位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及学习方法的引导者等多元角色。因此,在大学生创业训练中,教师在角色把控上一定不能越界,在学生懈怠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在学生迷茫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在学生膨胀的时候,教师要提醒他;在学生无措的时候,教师要指点他……与以前教师对学生的教授、批评、考核是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加入了个性化教育和细微化培养。

(三)高校办学态度的跟进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态度必须与时俱进,要以服务学生为立校之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创业训练项目为其今后的创业提供了训练机会,找到创业方向,积累创业经验。因此,学校需加强大学生群体创业教育,积极革新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一方面,学校积极安排创业课程培训、互联网思维培训、网络知识讲座、创业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丰富互联网思维和创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多开展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大赛,鼓励大家投身创业,理论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加巩固和内化。现在许多高校和地方合作搞了一些创新科技园,每年会资助很多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这也是很好的鼓励手段。只要学校发挥网络开放创新的优势,聚集网络技术资源,多给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和创业实践的平台,学生一定能激发创业的热情。还有,学校应该培养一支专业团队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现在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但是人员建设都还不完整。学校的指导团队应该包括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师、营销推广的教师、网络技术的教师以及创业专业方面的教师,这样的团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晓敏.“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5(36):143-145.

[2]李华,谢芝馨,徐振珍,等.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2015(03):37-39.

[3]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06):8-10.

[41]朱天元.“互联网+”思维下的大学生创业[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30):21.

[5]王宝华.大学生创业训练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领导科学论坛,2016(z1):202-203.

[6]加鹏飞,尹立君,燕艳,等.“互联网+”下的大学生创业生态体系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05):26-28.

[7]曹秀秀,付红梅.“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发展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19(17):233-23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