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守慧
蹲踞式跳远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跳跃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练可以有效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协调性,提高学生越过水平距离的能力。腾空动作由腾空步、收腹并腿及前伸小腿等动作组成,有效的学练方法能帮助腾空动作教学难点的突破。
一、腾空教学常见问题及分析
(一)动作概念不准确
学生动作概念的建立,主要依托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蹲踞式跳远腾空技术教学时,腾空技术持续时间短且在空中进行,学生不容易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同时教师既不能边做动作边讲解,也不能将腾空动作进行细节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准确的动作概念。
(二)跳跃能力欠缺
七年级的学生身体形态变化大,肌肉力量的增长滞后于骨骼发育的速度,学习腾空技术动作时腿部力量明显不足。学生明晰了动作概念,没有力量的支持也不能较好地完成腾空动作。
二、腾空教学辅助练习方法
(一)利用视频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腾空的概念
练习目的: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练习方法:教师课前录制标准的蹲踞式跳远动作视频并制作成微课。在技术动作学习前带领学生集中观看微课,了解动作要领、明确动作要求。
注意事项:教师制作微课时要注意腾空动作的呈现形式,可以利用慢镜头拍摄或动作定格并配以文字提示动作要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二)利用辅助器材,帮助学生体会腾空的过程
1.“腾空步”辅助练习
(1)低双杠练习
练习目的:借助低双杠帮助学生体会动作。
练习方法:学生屈臂双手握低双杠,起跳脚向前一步蹬地起跳,摆动腿积极上摆成双手撑杠。摆动腿屈膝前摆大腿接近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起跳腿自然放松留在体后,形成“腾空步”姿势(图1)。
注意事项:练习时引导学生体会起跳脚蹬地后摆动腿积极上摆,同时重心上移成“腾空步”,练习中避免上肢用力撑上双杠。
(2)起跳板练习
练习目的:针对学生起跳力量的不足,借助起跳板的反弹提高腾空时间与高度,帮助学生强化“腾空步”动作。
练习方法:学生中速助跑,起跳腿踏上起跳板,同时摆动腿积极上摆起跳做“腾空步”动作。起跳板和沙坑间放一块折叠竖立的小体操垫,起跳腿越过小垫子后方可向摆动腿并腿,体会手臂与摆动腿制动后的滞空感和身体平衡的控制(图2)。
注意事项: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滞空后在空中保持平衡的动作,不要急于并起跳腿。
2.收腹举腿辅助练习
针对学生在做收腹举腿动作时收腹举腿不充分,使下肢远离身体的重心,提前着地。可以利用海绵垫帮助学生练习主动收腹举腿。
(1)借助小垫子练习
练习目的:通过跳过连续折叠的小垫子,提高学生弹跳能力,体会收腹举腿的动作。
练习方法:将6~8个小垫子排成1排,每个小垫子间隔1m。学生一路纵队站于垫后,双脚起跳,收腹举腿越过前方小垫子。落地后稍屈膝缓冲,随即跳过下一块小垫子,以此类推,直至跳完所有小垫子(图3)。
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垫上或垫侧进行练习,同时注意收腹抬大腿,防止小腿后踢。
(2)海绵包练习
练习目的:通过跳上一定高度的海綿包,强化收腹举腿的动作。
练习方法:学生站于高度为50cm左右的厚海绵包后,双脚起跳后,收腹举腿成蹲踞式落在海绵包上(图4)。
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
(三)利用素质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腾空的能力
1.原地双脚纵跳练习
练习目的:通过连续纵跳练习,发展学生的踝关节力量和弹跳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
练习方法:学生原地站立,双脚起跳,充分蹬伸髋、膝、踝3个关节,屈臂上摆制动,在空中体会滞空感。双脚落地后稍屈膝缓冲,利用踝关节屈伸再次起跳,连续完成动作。每组跳15~20次,每次练习2~3组。
注意事项: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依靠踝关节屈伸完成动作,在空中要体会头向上顶的滞空感。
2.单脚交换纵跳练习
练习目的:通过连续单脚交换纵跳练习,发展学生的踝关节力量和弹跳能力。
练习方法:以右腿支撑,左脚放于小垫子上为例,学生左脚放在折叠的小垫子上,右脚支撑于小垫子前,双脚同时用力蹬地,并在空中交换,右脚落于小垫子前,左脚落于地面,依此练习(图5)。每组练习20~30次,每次练习2~3组。
注意事项:腾空时踝关节充分蹬伸,头向上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