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英
一、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的编排体系
(一)《唐宋散文选读》的教材简介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经由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方案,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由此诞生。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包含“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包含五个系列,囊括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专著选读。其中,《唐宋散文选读》便是诗歌与散文选修系列中的一个模块。
(二)《唐宋散文选读》的编排体系
1.以文体为经,主题为纬
教材分为游记体散文、传记体散文、书信体散文、赋体和骈体散文、论说体散文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由两篇基本阅读和两篇扩展阅读组成。根据“经度”和“纬度”两个维度安排五个单元,具体安排列表如下:
单元
文体
主要内容
审美方式
第一单元
游记体
自然风物与人文景观
感性的游览
第二单元
传记体
人物生平事迹
代入与感动
第三单元
书信体
思想与情感的撞击
感染与互动
第四单元
赋与骈文
景观与情感
文辞的情感释放
第五单元
论说体
思想的阐发
理性的力量
2.以八大家为主,兼顾众家
教材一共选取了15位作家的作品,其中唐代作家有8位,选取其作品共10篇,宋代作家有7位,选取其作品共10篇。在这些作家中,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除了八大家以外,教材也注重选取了王勃、张九龄、王维、李白、陆羽、白居易和朱熹等人的作品。
二、《唐宋散文选读》的选文特点
(一)传承经典,文质兼美
关于经典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关于语文教育的研讨会上,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例子。”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例子”的教材选文必须具备经典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才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于文质兼美,《选读》所选取的散文都为名家经典,古往今来,人们口耳传诵,其历经几千年的时间洗礼,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魅力不减。《选读》所选文章大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足以垂范后世。
(二)文体兼备,突出实用
《唐宋散文选读》在选择文体上,着重选取了游记、传记、书信、辞赋和议论五种文体,这五种文体集中反映了唐宋散文在文体上的创新和成就,以点带面,由此可窥唐宋散文在文体上的完善和成熟。
除了文体兼备,《选读》在选文的选取上重点突出了实用性。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创作往往带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重视文学干预现实的功用。《选读》所选五种文体都与当时的文人生活密切相关,都为社会现实活动服务,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文体特征。
(三)名家为主,难易适中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理论,他认为教学应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个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成功的体验。为达到这个目的,教材选文应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学生语言能力习得的阶段性发展,注重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唐宋散文选读》在作家作品的数量上作了一个权衡,主要以八大家的作品为主,突出了选文的经典性。同时教材也注意选文主题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语言的典范性,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直观感受和情感启发。
(四)反映时代,与时俱进
唐宋散文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广阔深刻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乱的爆发影响了社会各阶层的方方面面,国家内忧外患,积弊重重的骈体文不再能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于是唐宋古文运动应运而生,复兴儒学之风盛行。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为领袖的知识分子为唐宋散文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三、《唐宋散文選读》选文特点对教学的启示
(一)以类组元,勾连篇章
首先,《唐宋散文选读》大体上是按照体裁来编排分类的,教师要树立单元专题整合意识,在单元内进行梳理归纳,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以便在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其次,除了根据文体编排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还可以合理构建其他人文专题进行专题重组。
(二)衔接必修,合理开发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更大的课堂容量,提升学生的知识容量,可以利用必修带动选修,用选修来深化必修,对教材进行一个合理的开发。如此一来,既能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选择的灵活性,丰富学习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合理、立体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文言文教学,既要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进行写作教育,帮助学生学习古人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需要把文言文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和要求编写的一本选修教材,作为广东自主研发的第一套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它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选文承载着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大众对语文教育的特殊需求,反映了编者的设计意图,希冀通过这样一个文本使我们的受教育者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