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陈英英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在众多青年学子中,大学生党员是其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锻炼和培养其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党员认清自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此,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积极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教育新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以及道德情操。
引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都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沟通桥梁以及行动师范等作用,各大高校需要积极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并从不同角度入手,完善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以便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
1 学生党员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学生党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中同辈群体中的积极力量。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一般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从学风班风建设的层面来看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而学生党员势必是学生群体中学习刻苦且成绩优异的代表,在同学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并起到了示范作用,这对于班风学风建设是十分有利的。
1.2从思想道德建设的层面来看
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要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政治进步、思想先进、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团结同学、服务他人,将广大同学都能团结在各级党组织周围,并与他们共同进步。
1.3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来看
通常情况下,学生党员因其先进性常常会兼任主要学生干部的职务。也就是说,学生党员是校园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以及参与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党员会迎合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积极组织策划符合大学生特点、丰富多彩且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 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策略
在新时期,为了重新整合思政教育模式中的各类因素,建立一个新的平衡,需要尝试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具体如下:
2.1主客体体系
在新教育体系中,老师虽然还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但是与过去不同的是,其更多的承担着指导者以及控制者的角色。绝大多数具体工作都会下移给学生党员来完成。也就是说,将原客体中的学生党员主体化或者直接提升为主体,并成为连接老师与学神的良好纽带。具体来说,思政老师以及基层党组织凭借培训机制来实现对学生党员的指导培养,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党员则要借助自律机制以及培训机制来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始终保持先进性。另外,学生党员可以凭借自身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利用班级、公寓、社团以及网络等媒介,与广大学生进行良好、广泛而又深入的交流,并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他人。这对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是很重要的。
2.2目标体系
在新教育模式中,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去理解目标体系[2]:第一层次,要发挥好学生党员的主导作用。学生党员需要在参与思政工作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检验、自我探索,因势利导,培养和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义务感、自信心、创造思维以及公平、效率、竞争与合作的意识;第二层次,要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个体的发展为教育以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都必须要服务于广大学生,以调动其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这对于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做好第一層次是第二层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而做好第二层次的工作反过来还能促进第一层次的发展。二者既相互统一却又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并共同构成了科学的目标体系。
2.3内容形式体系
在新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首先要通过老师传递给学生党员,之后学生党员再经由班级、公寓、社团以及网络等途径传递给普通学生。这几条途径既相互交叉却又相互影响,并且覆盖了当下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全部渠道。为配合老师的思政教育工作,学生党员需要发挥自身创造力,采取多元化且科学可行的方式方法,在准确把握这些传播渠道的基础上,慢慢渗透和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
2.4评价反馈体系
在新教育模式中,学生党员可以经由评价反馈体系,来获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评价。在原有评价体系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对象评价与工作评价相统一、意向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统一、阶段性评价与长期性评价相统一的综合评价体系;第二,反馈。这一体系中,既包括正反馈又包括负反馈。正反馈是指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积极地反映一些信息,而老师得到的大部分反馈是正反馈;负反馈就是指一些表达不满的信息,这些必须要学生党员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及时捕捉,并向老师反应。
3 结语
总之,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日常工作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其实际工作效果,必须要正视学生党员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以此来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出更多思想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