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其
【摘 要】对幼儿的教育不仅要思考其在当前这段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还要思考教育所带来的持续影响。绘本读物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第一本“教材”,相当于幼儿学习的启蒙者,在幼儿绘本教学方面教师更应该依据幼儿在此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课程的合理编排,并且要多收集幼儿的反馈信息,因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以便于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改正。现通过对绘本类型的选择以及绘本读物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简要阐述,从而对绘本读物教学对幼儿想象力培养方面,以及绘本读物的拓展阅读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绘本 课堂教学 激发 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所具有的一项特殊能力,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图画等多种类型将抽象的想象进行具体描述,尤其是在孩童时期,人类的想象力最为发达。幼儿在学习初期还未有学习模式这类名词的概念,他们只是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不断地模仿,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其建立起适当的思维模式与知识学习体系,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还会产生持续的影响。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开始逐渐凸显,这时新课程改革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对于幼儿的教学也应该摒弃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入生动灵活又有趣味性的绘本教学。绘本读物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绘本读物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第一把工具,幼儿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进行故事的引导阅读与故事情节的延伸,让幼儿在理解绘本读物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逐渐加强幼儿的思想情感教育与想象力激发,让幼儿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分析方式去感知世界、认识了解世界。
一、情境創建——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1.绘本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因年龄的限制,对幼儿的课堂教学更讲究生动性与趣味性,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绘本读物是一大助力。绘本读物扮演着幼儿阅读道路开启者的角色,绘本读物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人物构图十分贴合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进而达到吸引幼儿阅读兴趣的目的。绘本读物编写者往往具有多年幼儿教学经验,对幼儿的思考方式与能力培养方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编写时较多地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与阅读需求,从而对读物中故事和人物进行适宜地选择。
绘本读物利用大面积图画的渲染以及简单易懂的文字描述向幼儿展示一副接一副的画面,幼儿通过观察图画与阅读字句来了解故事,这就要求幼儿对于图画有一定的感知力与理解能力,并且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适宜地想象,达到理解故事内涵的目的。绘本读物不同于现代的影像播放,幼儿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对喜欢的段落或者喜欢的角色进行长时间地观看,在反复品读绘本时,幼儿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自主感知与理解,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反观现代普遍的影像播放,镜头不过是一闪而过,幼儿只需要进行单一的观看动作,被动地接受导演安排的故事,限制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多媒体影像的过度解读剥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活动,而且长时间地观看多媒体影像对儿童的视力和脊椎的发育也有一定的伤害。
2.绘本类型的选择
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让各行各业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在绘本读物类型方面更是有了长足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绘本读物的选择方面更要慎重。有些商家为提升销售量不惜大打价格战,不去从内容上充实读物深度与实用性,这就提示教师在做选择时要更多地考虑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与其实际需求,从故事内容和幼儿阅读习惯方面进行思考、进行选择。幼儿刚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生活,现在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引导异常重要,这对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思维模式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年龄是限制教师选择绘本的一大因素,现在的孩子入学一般比较早,对于自身需求无法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述,这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绘本来引导幼儿建立起语言表达能力。《好饿的毛毛虫》(卡尔著·美)中有一条贪吃的毛毛虫,它从周一吃到了周日,随着毛毛虫吃东西的增多,书的页面尺寸也随之增大,根据毛毛虫爬的方式每页还设置了一个个小洞。幼儿通过对这本读物的阅读,能够从毛毛虫越吃越大了解到只有不挑食、多吃饭才能长大,这种阅读延伸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儿童的想象力。
二、能力引导——开创幼儿想象空间
1.分步引导阅读,激发幼儿想象力
绘本读物是基于幼儿心理进行故事讲述的一种刊物,在书籍排版设计时考虑到幼儿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欲,常将绘本的内页设计成不同的尺寸,或者在内页里面开一些洞、增加一些符合故事情境的道具等。例如,绘本《三只小猫》的内页中加入了手偶玩具这一新元素,用手指的摆动带来手偶玩具的舞动,这些元素的加入让故事情节显得更丰满,幼儿也能从这些外部的激发中,更好地想象出绘本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在绘本中增加不同尺寸的内页,让幼儿在翻阅绘本读物中,不断发现未知,从而激起幼儿的探索欲,这些图片的覆盖或者文字的遮挡让幼儿在阅读中不断发挥想象力。这些新元素的参与让绘本读物不再是幼儿教师个人的朗诵读本,更是让绘本读物真正的主人——孩子,参与到绘本故事的理解与情节想象中,真正使用了绘本读物能够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升幼儿想象力这些功能。
2.深化阅读效果,巩固幼儿想象力建设
出于对幼儿理解能力的考虑,很多绘本中并未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对故事进行描述,而是将故事情节简化成浅显易懂的对话与旁白,幼儿教师需要在旁引导,协助幼儿在阅读时进行思考与想象,加深幼儿的情感建设与理解力培养。例如,《小鸡球球》系列绘本从主角球球的日常交友活动——《好朋友》、《谢谢啦!》、《小鸡球球藏猫猫!》,亲子间的友爱互动——《小鸡球球帮妈妈做事》、《妈妈在哪?》以及个人生活作息与生活习惯——《晚安,小鸡球球》等三方面为基础进行故事情节的开展。主角球球毛茸茸又胖嘟嘟的外形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兴趣,而且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又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十分相似,在进行阅读时幼儿很容易从这些情节中想象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这时幼儿教师再进行适当引导活动,小朋友的理解力与思考想象能力会呈现显著的转变。
三、延伸阅读——激发幼儿想象能力
绘本教育是依靠绘本的丰富性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对幼儿进行绘本教育时要充分利用绘本读物的优势,使幼儿关注到故事背后的内涵,绘本教育不能只是进行浅层次的故事講述,而要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延伸教育,从而激发幼儿对后续故事的思考。例如,在阅读绘本《小猪佩奇》系列时,主角佩奇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琐事故事情节生动又迷人,同时它也是小朋友贴心的习惯指南:拿金币交换牙齿的牙仙子让小朋友不再惧怕换牙;充满惊喜的生日派对让小朋友学会分享快乐,这些故事以小朋友身边的时间为题材,尊重孩子的天性,用幼儿易于接受的形式解决问题,引导幼儿了解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小朋友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故事情景再现,巩固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幼儿智力尚未完全被开发,在思考与想象方面有所欠缺,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绘本教育的效果也需要教师进行巩固与延伸,加深幼儿对故事内涵的印象。对绘本教育进行延伸最有效的方法不过于是对绘本读物所讲述的故事进行改编、续写等,让幼儿对绘本读物所讲述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实现场景重现,更能加深幼儿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涵的记忆与理解。例如,绘本《小猪佩奇》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佩奇在幼儿园与朋友发生的事情,或者在家庭里与家人发生的事情,因此更便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角色扮演。佩奇生日的时候,朋友们为她举办了惊喜派对,幼儿教师可以让小朋友选择不同的角色,在进行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学会与人沟通。
四、小结
综上所述,绘本教育相比于传统教育,它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效果更显而易见,对幼儿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更深刻。在进行绘本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适宜儿童心理的绘本读物,还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对幼儿进行引导,拓展幼儿的思维模式,让绘本能够持续产生效力,不仅能够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还能对幼儿以后学习思维进行初步建设。绘本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绘本教育的内涵与教师教学方法的结合,这样才能实现预设的课堂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雅典.幼儿绘本多元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0).
[2]李晓梅.素质教育下如何培养幼儿绘本课堂教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赤子(上中旬),2015,1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