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5-14 20:32年雪荣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策略研究

年雪荣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有很大比例,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难点,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将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教学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作文就降低了兴趣。语文作为一项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语文作文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技巧,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 教学 有效性策略 研究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文作文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体现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条件,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借鉴经验,以便找到一个能夠更好地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教育工作者现在面临的主要课题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完善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更有目标、更有经验地发展自己的书面语言水平,也能为未来写作能力的持续提高打下稳固的基石。

一、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例如,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曾为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校园是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然而他们对它的看法怎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观察都是一样呢?笔者有意识地布置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只要围绕校园来写作就可以,而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景色,来往的行人等等,结果作文完成之后,笔者发现同学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校园清洁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运动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在校园中学到了知识,结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作文练习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收到了很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按照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一般是由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以后,统一收交给老师进行评改,老师阅读批改以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写作能力给出分数、打出评语。这种传统的师评比较单一,虽然老师的评价很难出错,不过对于学生来说,他很难全面地了解到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只充当一个旁观者,为了避免学生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矛盾,要做学生互评互改过程中的协调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例如:在改完同学们《国庆趣事》的作文后,我再次把作文本发下去,让关系比较亲密的同学间互相阅读对方的习作,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老师的评语后面,、加上自己的评价。随后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和两方评价,对自己的习作做出相应修改和评价。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就可以通过自我诊断、共赏共评,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长处,真正学会在写作上扬长避短。

三、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为学生讲解,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发,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语文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教师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引导启发的作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例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鲁迅的文章对于很多初中的学生来说是有些难理解的,甚至是有些晦涩难懂的。如果再加上死板的讲述和严肃的课堂气氛,那学生对这篇课文基本也就只是记住了个题目。所以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就可以安排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闰土》这篇课文,因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了闰土教鲁迅捕鸟这件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闰土》中找出描写捕鸟的段落并进行比较,并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讲述出来。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的阅读知识会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加具有吸引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积极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在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都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见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木兰诗》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里面的句子朗朗上口,而且故事富有趣味性。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下关于花木兰的传说和故事,还可以观看相关的视频,加深对木兰从军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对于里面的一些句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五、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操之过急,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由老师来教授,但是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是需要学生之间去拓宽。作文根本的目的只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然而一篇文章具体的骨骼血肉需要学生靠不断的积累素材和本身的文学素养去完成。鼓励学生自主的拓展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其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保所.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浅析[J].管理观察,2016(16):125-126.

[2]乔发学.语文可叹教学激趣法略谈[J].读与写.教育学学刊,2016(03)15-16.

[3]王进霞.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J]. 课外语文,2017(24):18-20.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策略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探讨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