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忽视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初中化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创新意识 培养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和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非常有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而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产生创新方法,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新结果。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培养。例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中和反应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来确定反应的终点时,有一个学生提出,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一样都是指示剂,而且我觉得紫色石蕊除了遇碱变色,而且遇酸也能变化,本领比无色酚酞大,那紫色石蕊能不能也用来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但限于对紫色石蕊的pH变色范围了解不够深入,所以没能做出全面的思考判断,于是我趁机让同学们把书翻到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在不同的pH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表,让他们通过观察,好好分析用紫色石蕊来确定中和反应终点是否合适。在一阵激烈的小组讨论后,有大半的同学都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然后我再请提出问题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解释了不合适的原因,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的强化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因其难度较大且程序较繁琐,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经常对化学实验步骤进行简化处理,将真正体现化学价值的实验过程省略。但越是复杂多变的实验过程,越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来说,首先,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尽快地学会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试验设计之时要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比如在“CO2溶于水”的实验中,教师在课堂中先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CO2气体出来。然后运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水和CO2,通过活塞的运用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美妙,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探索欲望,拓展了创新意识的发展平台。其次,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传统的实验根本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尝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一些操作难度系数较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易出错误的实验、爆炸性、毒性较大且很难控制的实验以及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等。在立体化的多媒体展示过程中,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补充创新意识的内容。
三、采用多变性思维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在有效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之外,进行化学实验方法的创新也是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问到书上和老师都说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因为生成的硫酸钙覆盖于碳酸钙表面,阻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但该同学又从书上看到实验室制氟化氢的反应方程式是CaF2+H2SO4=CaSO4+2HF↑同样生成了硫酸钙,它就不覆盖在CaF2表面吗?它就不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吗?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表扬了他,肯定了他善于动脑。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就值得肯定,由于知識的局限未必要将问题彻底弄清。有了这次质疑,增强了同学们学好化学的信心,问问题胆子也大了,这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改进演示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有趣味性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一些化学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通过演示实验的改进,让学生及时调整观察方法,加强对自我的监控,能更感性地认识化学概念、规律,加深理解。当老师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学生又会惊奇地发现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了,接着将澄清的石灰水加热,学生又会惊呼澄清的石灰水又变浑浊了。学生在经历了这个“神奇的”变化过程之后,平时较难理解和记忆的“石灰石和钟乳石的形成”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探究磷在氧气中的质量变化情况时,教科书中提出的实验方案为:将一小堆干燥的红磷放在塞有橡胶塞锥形瓶中,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塞紧锥形瓶,将红磷引燃。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因此在演示实验时失败的概率较大,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红磷换成白磷(着火点为40℃),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五、结束语
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更是促使教学的发展步伐与新课改并驾齐驱的良好体现。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对策和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次玉柱.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现代农村科技,2015(16):112-113.
[2]吴胜芳.略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6(03):156-157.
[3]刘启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6(12):18-20.
[4]张明建.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希望月报,2016(1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