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利用博弈论框架分析了基层党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与学员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通过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教育环境,使达成目标一致的和谐教育关系成为可能。
关键词:基层党校;思政教育;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9-012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志码:A
教育活动过程内含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党校教育活动就是依据党的干部教育目标,按照党校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学员循序渐进地接受教育的过程。
博弈的英文为game,直译为“游戏”。笔者假设党校与学员双方均为了实现各自效用最大化。根据基层党校教育活动双方的实际,假定能够实现最大效用为5(包括实现教育目标甚至超额实现目标),成本为2;学员可能得到最大效用3,成本为2。教育活动双方都有两种选择:对另一方妥协或者斗争。但提高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只有在主客体双方不断博弈下才能够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点,从而实现教育效用的最大化。
在党校教育活动中,党校力图按照既定干部教育计划安排,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或超额实现教学目标。因此的占优战略是选择斗争,希望学员选择妥协,从而实现超额效用5。而学员作为被教育方,他们的学习目标也不完全一致。他们有的是主动要求参加学习的,希望实现最佳学习效果,达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有的学员是组织调学的,因难以解决工学矛盾等问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要打一些折扣;而少数学员是被迫到党校学习的,他们只是想提高在学习期间舒适度。因此,学员普遍反对一成不变的办学形式、教学方式和刻板的管理,总是对党校提出这样那样意见建议,从而在这场博弈中占优战略也是斗争。此时,如果党校选择妥协(效用为4),学员最大效用为3。当博弈双方都坚持己见选择斗争不愿妥协时,党校不能完全实现既定目标获得效应为2,学员因此没能实现目标,效用为0。
但在这场博弈中,党校始终占据主动权。如果学员不愿妥协,党校还可以通过强化校纪校规执行、加强学员学习评估与管理或利用组织人事部门和学员单位权威来强迫学员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改变博弈规则;而学员虽然可以消极对抗但一般没有机会去改变博弈规则。那么,依据卡尼曼的预期理论,党校与学员之间的博弈将如何演变呢?
下面,我们来看当作出一种博弈机制改变后,将会有什么结果。假定党校警告将对不妥协的学员进行相应处罚。此时博弈就是动态博弈。 如果党校宣布建立激励制度将对优秀学员进行奖励、对违纪学员进行处罚但没有认真执行,那么第一阶段的博弈与前面的静态博弈相同;假如认真执行,则在第二阶段中只有党校才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沿此博弈树的这一枝,党校选择斗争,如果学员也斗争,那么党校得效用2,学员得效用-2;倘若学员愿让步(妥协)得效用1,则党校的激励制度就起作用了,对于党校来说都是较优选择。
因此,笔者根据党校教育关系博弈树有如下结论:
1.当党校的激励机制认真执行时,学员就不敢选择斗争。在双方博弈的过程中,按照卡尼曼的预期理论,当学员如果因为受到校方惩罚而失去的比预期的多时,就会非常愤怒痛苦,因而他们会主动规避风险,一般选择与校方妥协。因此,通过对违规学员进行处罚实现教育目标是可能的。
2.如果党校的激励机制有效,它是不需要执行的,或者说不需要彻底执行。
3.当党校宣称将执行激励措施,学员获得的效用比没有这种措施时的效用要小一些。故他们也希望能通过采取行动去破坏党校对违纪学员进行处罚的企图。学员表面上接受党校要求但实际上消极应付来对付校方。因为党校本不愿和学员关系搞紧张,使得处罚措施不至于会引起学员群体性的抗争活动,以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
结束语
虽然我们先前假定黨校教育活动双方都具有“理性”,但双方都无法实现“完全理性”的选择。根据卡尼曼的预期理论,学员在博弈第二阶段将放弃斗争,选择向校方目标靠拢。而在现实的党校教育活动中,党校和学员双方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通过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化教育环境,他们在博弈中就会达成目标一致的和谐教育关系。
因此,基层党校教育要不断提升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学员管理、后勤保障水平,正确处理与学员的关系,积极促进师生互动,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从而切实提升党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石庆寨.非公经济中劳资关系博弈[J].理论建设,2007年02期.
[2]《教育大辞典》(12卷本),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