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评剧“筱派”艺术的特点及演唱方法

2018-05-14 17:39魏霞
参花(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戏曲

摘要:本文重点就“筱派”艺术的主要特点、演唱技巧和发声技巧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关键词:评剧筱派 评剧演唱 中国戏曲

一、艺术特点

(一)低回婉转。“筱派”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曲调性强,曲调性的加强属于评剧中基调的加花;二是抒情性强,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加以修饰,使音律更加婉转悦耳;三是衔接紧密,句子间的紧密衔接使音调流畅自如,华丽俏皮。

(二)刚劲有力。明朗、豪放,颇有“大口落子”的特点,又融入了温婉、含蓄的特点。如《杨门女将》“巡营”“乘月光”一句散板,融合了昆曲元素,既丰富了情感的表达又增强了节奏感,体现了佘太君气定神闲和博大的胸襟。接回龙“百岁人……杨家将誓保边关”体现武将的豪迈和对国家的赤胆忠诚,使人热血澎湃。

(三)特性音乐。一是在《打金枝》中“上前去呀,劝一劝呐”的“呐”,《井台会》中“透骨冷”的“冷”,均属于慢板曲调中的特性音乐。二是在中板(二六板、垛板)曲调中的特性音乐。如《打金枝》中“我的女,不去拜寿怪她无有礼”的“女”“礼”,“你的父王见你聪明他的心欢喜”的“喜”等。这种音型不破坏人物形象,适合个人演唱;这种特殊的音乐风格,使观众一听就会意识到是“筱派”。

(四)节奏多变。“闪板”,一般垛板特点是(红板起)强拍(红板落),有些平淡,筱派的垛板有时是板后(后半拍)闪着唱。如“洪湖一只金凤凰”。这种闪板的处理方法塑造了立体的人物形象,突出了悲痛的情感。“掏板”,掏板是让过红板(强拍)(在黑板)(弱拍)掏着走“我的女儿她,双手使枪,赛儿郎”,掏板是生腔二六板的节拍形式,垛板的特性是急促紧凑,而“二六板”的特性是稳健大方,吸收这一板式丰富了垛板的表现力;“抢板”,就是把下一句的唱词,抢在前一句的小节内,这种抢板手法,在筱派唱腔里也是常见的;“顶板”,顶板的节拍在垛板中是基本的节拍音律,因此,顶板也就被突出出来了。特别是“连顶”(就是一连几个小节顶板唱),连顶常用在“垛字词”或“大尾巴句”中,连顶五板。“垛字”,就是把唱词密集地垛在一起。

二、演唱技巧

(一)筱派长发采用向下扩展音域,突出中低音的唱法特点,所以音域虽窄,音调却并不单调,反而别具一番风味。

(二)字真、意切。吐字、归韵比较讲究,字正腔圆,筱派在唱快板时吐字要快且清晰,在慢板时速度要慢且腔正。演唱的同时采用小装饰音、上下滑音、行腔等办法,把字尽量咬清唱正,而不是让字捆住音,曲调要完善动听。

(三)声腔装饰。一是“颚腔(即疙瘩腔)”,筱派的颚腔特点是软、圆、多、快、弹力大、节奏快慢高低分明,犹如行云流水。颚音分两种,“慢颚”就是在慢板中使用的颚腔,以丹田气为主,下颚和喉门相互配合,唱出類似小顿音的颚腔,如“她说她是金枝女”的“枝”字。“快颚”多用于(二六板)流水板,垛板和迷子,快颚演唱时是以调整喉口气息为主,下颚辅助。如“妾妃有话把本提”的“妾”和“妃”。二是“颤腔”,也叫擞儿。“筱派”颤腔特点自主性较强,节奏可自由掌握,唱法多样。有“大颤腔”,它出现在“慢板”“搭调”“散板”中,如“好冷的天呐”的“呐”,“数九隆冬雪花飘”的“飘”;有“小颤腔”,常出现在快板(垛板、流水板)中,它的特点是节奏快、音调变化小、若隐若显,如“妾妃”,“ 妃”字的颤音,“有话把”,“把”后面的颤音;还有特定颤音,它一般出现在特定的唱腔中,因此如果去掉这种演唱技巧,就会缺失表演力,唱腔平淡,黯然失色。如“透骨冷”的“冷”,“ 上前去劝一劝呐”的“呐”。三是“颚、擞并用”,如“妾(颚)妃(擞儿)”“透骨(颚)冷(擞儿)”,“把(颚)本(擞儿)提”“ 金枝(颚)女(擞儿)”。

三、发声技巧

一是气息稳、足。筱派的特点是气息长,并富于弹性,需要平稳的丹田气息掌控,善于使用强有力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吸气时胸腔放松腹部用力,气息储存在肋下,演唱发声时,腹部“托气”,将气息缓慢平稳送出。筱派善用“偷气”技巧,利用短暂的换句或吐字间隙偷偷换气呼吸,因此常常在观众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呼吸交换。

二是丰满多变的共鸣方法。筱派共鸣主要是使用口腔产生共鸣,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配合胸腔和鼻腔共同发出音调,完成老旦角色浑厚的声音要求。如《对花枪》“小丫环上楼来对我言讲,她言说我的姑娘啊我的姑娘啊,咱们府内来了一个俊公子你何不去看看”,以音色的变化区分人物形象,以产生丰满多变的共鸣。以鼻腔为主要发音器官时,气息在口腔中的冲击力增加,这些辙口的字是引起鼻腔共鸣的主要因素,其他辙上的字则顺势提高位置。在采用胸腔共鸣时,则加大呼吸量,深唱时胸腔扩大肋骨保持扩张状态,胸骨有轻微的前凸,有向上提的动作,使饱满的气息贯穿全胸,从而引起胸腔共鸣。

四、结语

筱派艺术刚劲有力、低回婉转等主要特点和演唱、发声技巧,完全是以艺术表现为前提,经几十年实践、摸索而自然形成的,是我国评剧的重要流派。

(作者简介:魏霞,女,大专,沈阳评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研究方向:表演)(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中国戏曲
基于田野调查的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研究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显著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在法国传播过程中的文化障碍
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之一“虚拟”
试论叠字体【叨叨令】
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再识西方歌剧文化中的“音”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