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一、利用课桌椅,提高运动负荷
课桌椅对于室内体育课来说实际是一项可充分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确定桌椅的摆放。常见的摆法有5种:根据教学需要错位摆放、按学习小组分块摆放、同向分组集中摆放、常规四组纵向摆放、常规四组间隔摆放。
本次展示课中,水平三(五年级)《乒乓球正手攻球》一课,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的移动幅度不大,桌椅基本不动,因而授课教师选择四路纵队平放桌椅的布局进行教学。由于攻球的路线是直线,因而不会影响同伴的练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练习、同伴观察、相互纠错、安全有效。课桌的高低与乒乓球台相仿,每名学生的练习站位占据了较小的空间,每人一桌,练习密度得到较大的提高。又如,水平四(七年级)《身体素质之力量:室内游戏》一课,授课教师充分利用课桌椅进行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的练习,利用桌椅的间距进行下蹲练习,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其实,利用课桌椅还可以进行各种支撑力量练习,如,两手支撑在桌面上或两把课椅的椅背上,其支撑时间和组数可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情而定。
在教室有限的空间中,由于受室内空间小、活动范围有限、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利用桌凳开展有序的身体技能活动教学必须要把握好“度”,所有教学内容、练习手段和方法,都要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改编,以适合室内活动的环境和条件,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课堂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同时融思想品德和安全纪律教育于课堂的始终。如,水平三(五年级)《肩肘倒立》一课,教师采用“田”字式,将原本放在地面的垫子摆放在桌子上,同时利用室内场地空间将桌椅前后错位摆放,给学生提供一个既直观便于观察动作,又能在同一桌子上进行练习,相互保护、相互不干扰,减少桌椅挪动的练习区域。既保证了练习的实效性,又确保了练习的安全性。
此外,教学中桌椅的摆放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来确定,讲求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与实效。同时,要注意课内桌椅搬动不宜过大、过频,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和其他班级的上课以及下堂课的正常教学。如,本次展示课中,有的授课教师将桌椅摆放成2桌相对、10张桌椅相连的“长方形”;有的授课教师则是在课的前半部分按常规四组间隔摆放,后半部分将桌椅搬至四周,部分椅子摆放成圆形。这样的摆放虽然方便授课教师讲解示范与教学组织,但是忽略了在室内体育课教学中,大规模、大范围地移动、摆放桌椅会挤占学生的学练时间,而且搬动距离过大,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力量素质达不到,而且还会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甚至是下一堂课的正常教学。
二、就地取材,提高运动负荷
室内体育课中往往较难让学生大空间、大范围地活动,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现有条件,就地取材、变物为“宝”,从而达到让学生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的目的。如,教室内的墙壁可作为投掷轻物的标志靶,吊灯可作为解决投掷出手角度的参照物,桌子可作为乒乓球台、支撑台、椅子可以作为跨栏架,书包可成为游戏中的障碍物和武术的攻防练习护身靶,书本和书包能成为发展上下肢力量的负重物等。本次活动中,水平二(四年级)《蛙泳——手臂技术》一课,执教授课教师利用椅子进行俯卧划臂练习,利用椅子设计障碍游戏,既规范了动作,又练习了身体素质,增大了运动负荷。又如,水平三(五年级)《足球——原地前额头顶球》一课,授课教师将课桌作为支撑台,把自制的支撑杆固定在桌边,再将足球悬挂在支撑杆上,头顶球的高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身高自行调整,并确保了每组都有一个悬挂球进行练习,这样巧妙地布置场地,提高了练习的实效性。
三、创新改良器材,提高运动负荷
充分挖掘器材资源,自己动手制作适合于室内教学的器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如,纸棒可替代体操棒、报纸可制成小足球、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制成纸球可替代沙包、气球可替代实心球、书包可作为负重的器材进行力量练习、饮料瓶可替代接力棒、包装绳配铁丝可编制简易的篮筐、毛线可编制成球网、羽毛球筒可制成辅助运动保健所用的“假肢”道具等。在本次活动中,许多执教教师都挖掘了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做到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如,水平三(五年级)《乒乓球正手攻球》的教学中,授课教师设置的教具独具匠心,用一根长60cm的细绳,一头固定在乒乓球上,另一头固定在护腕上,这样就做成了“不会乱跑的乒乓球”。并用红色在球的中上部标示出来,凸显教材的重难点,便于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对教具的创新改良,有效地解决了满地找球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练习密度,让课堂更加有序。
又如,水平三(六年级)《实心球》一课,为了解决出手角度的问题,教师巧妙地运用氣球替代实心球在室内课进行教学,并在气球上系一根细绳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在四周的墙壁上标注一定高度的靶心,学生能够对着靶心的高度进行反复的练习,课堂秩序良好,既保证了练习密度,又利用教室现有的资源墙壁作标志物、吊灯作投过一定高度的标志物来解决动作的重难点,同时还确保了练习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