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活动设计探究

2018-05-14 16:22黄津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黄津成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性质,彰显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特征。要落实这一课程新理念,需要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精心设计和实施学习活动。最常见的学习活动有三类,即课内的辨析活动和虚拟实践活动,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三类活动为载体实施教学,能较好地实现 “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的课程创生要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定位上,突出强调了 “活动型学科课程”[1]1。这意味着“活动”成为这门课程的核心词,课程内容在活动中展开,学生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活动实现,所以,课程实施必须重视活动设计和展开。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必须重视活动设计与实施

思想政治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和“实践”是课程和教学的核心要素。为此,“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1]2。

课程实施中如何落实“活动”和“实践”这一课程新理念?关键是要设计好、实施好学生学习活动,“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1]41。

从空间角度看,学科学习活动有两类:课内学习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两类活动的设计在逻辑主线和课程功能上存在差异。课内学习活动的逻辑主线是理论知识学习、辨析,为学生实践参与做好理论和思想准备。课程基本功能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真知,理解现实,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水平;学会规划实践,为公共参与打下基础。课外实践活动的逻辑主线是参与社会实践,深化对真知的理解,学会做事,提升实践能力。课程基本功能是让学生在政治参与实践中学会做事,深化理解,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由“有信仰”到“有思想”“有尊严”,再到“有担当”的发展提升。

从课程内容特点和实施可能性角度,最适合的课内学习活动有两类:议题式辨析活动和情境化模拟实践活动;课外学习活动主要是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实施三类活动,是让课标新理念落地,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基本途径。

二、精心设计和实施三类活动,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新理念

以活动为主轴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就是精心设计和实施三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一)问题细化+深度思考:议题式辨析活动设计与实施

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展开学习和思考的话题、问题。议题辨析活动是学生根据议题的背景、内容和方向,依据议题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思维探究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从案例到理论的归纳过程,也可以是从命题到知识领悟的演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增强发现真理和提炼真知的能力。

议题式辨析活动设计与实施要重视四个环节。

1.选择有思维价值的议题

议题的思维价值指能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引领学生思维深化发展。这样的议题在理论上才有学术探究价值,在实践上才有行动指导意义。所以,设计的议题必须是学术上聚焦点的话题,实践上困惑性或有难度的问题。结论明确、答案现成的简单问题不该成为学习议题。

2.设置有认知冲突的问题

议题常常只指明了大方向,有时很难直接在课堂上展开思维辨析的操作。所以,需要对议题进行可操作化的分解和设计,围绕议题背景和方向,将议题分解为若干具体问题。这些问题要具有一定的认知冲突性,或是需要知识的综合和理论理解的深化,让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引导辨析活动不断深入,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刻化方向发展。

3.引发深度思考和探究

议题式辨析活动中,應根据学习进展,针对思维和讨论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度追问和扩展追问,引领思维探究过程。要通过深度追问,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启发其思维深刻性;通过多立场设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启发其思维全面性;通过连续追问,引导学生迅速转换思维,启发其思维敏捷性。

4.总结与提炼获得真知

要让学生在辨析活动中所获得的片断的认识和理解生成为结构性的知识体系,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和提炼,把碎片式 “知识点”构建成为体系化的理论,实现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课程追求。

如,在“为什么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哲学议题辨析活动中,设置一个哲学经典命题的背景:比较、思考、辨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思考两个命题的内涵、思想价值及实践意义,引导学生体悟恩格斯的评价,“这个原始的、素朴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2],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和意义。不仅如此,这种逻辑的力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又要随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深远意义。

对现实感较强的议题,如“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的辨析中,让学生比较我国协商民主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资本主义民主的“各说各话,为了各自利益不相让”的差异,及可能导致的政治、经济后果。通过辨析,不断深化学生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增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了解民主参与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二)创真问题+思想实验:情境化模拟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由于时空限制,课堂中展开真实的实践困难很多。但以实践性为特征的政治课,又必须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践体验。情境化模拟实践是让学生在课内进行实践体验、丰富经验的好方法。情境化模拟实践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虚拟实践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展开想象的实践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和思维辨析,获得比较真切的体验,发现真知,体验实践操作。

实施思想实验为载体的情境化模拟实践要把控四个环节。

1.创设真实问题的情境

模拟实践活动的情境是虚拟的,但问题必须是真实的。为让复杂的真实问题适合教学,教师必须对问题背景和内容进行简化、纯化和优化。简化是把现实问题中与学习有关的要素提取出来进行组合创造,让它适合在课堂有限时空中展开;纯化是对凸显课程理论主干、知识重点的问题和内容进行提炼、加工,使它适合学生学习;优化是对事件的过程进行加工改造,让它更符合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规律。简言之,虚拟实践活动不是把现实直接搬进课堂,而是把加工、装修过的“真实”引入课堂,把现实和生活“化”成课堂需要的情境。

2.展开思想实验的探索

在模拟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想象和逻辑推理,在头脑中展开思想实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假设;推测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形成相应的体验和经验;设想各种影响问题解决因素的变化、组合,推断可能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最后综合各种可能性,推断出实践的可行方案和最终成果。

3.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政治课的思想实验,受学生个体知识、生活和经验的影响,其过程的开展,获得的体验是多样化的。这需要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思想实验过程的基础上,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探讨,通过合作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实践方案,梳理出解决问题最理性化的操作程序。这个提炼过程对学生完善和发展知识和思维有巨大的帮助。

4.总结提炼形成结构化的真知

思想实验在逻辑思维主导下完成,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具有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结构化构建,帮助学生发展体系化的知识结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如学习选择性必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模块的“国际组织”内容时,以小组合作方式模拟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就某热点问题轮流扮演不同角色,展开讨论、作出决议。在思想实验中通过观点碰撞、思想交流、角色体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国家主权、利益,外交政策,联合国的原则、运作机制等的体验和认识,提升对国际社会与国际组织知识体系的理解,还能学到外交决策、谈判等实践方法。

(三)面向现实+解决问题: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政治课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进入社会真实现场,迁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有效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体会真理的作用和力量,提升公共参与的实践能力。

政治课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可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方案研制等形式进行。不同类型社会实践活动各有特点,但以下环节不可或缺。

1.帶领学生进入真实现场

综合性社会实践发生在复杂、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具有情境复杂、资源丰富、问题开放等特点。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现场进行适合学生学习、符合教育价值导向的优化和加工,但不能改变社会实践所需要的现场“真实性”。

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现场,要指导学生做好心理、知识、技能的准备,事先要让学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考察现实问题的方法,清楚探究问题的策略,指导学生制定行动方案,并在现场依据方案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发现复杂情境中的问题,通过研究问题背后的规律,找到恰当的方式甚至创造性的思路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学科核心素养可获得整体提升。

3.验证知识并发展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面对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实践出真知”是其最重要的课程功能。教师要在过程体验中,引导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和技能,验证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个体知识体系,让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与问题情境建立广泛且真实的联系,让静态知识“动”起来、“活”起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4.总结得失发展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和问题解决,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困难的挫折,失败的沮丧,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源和经验。要引导学生以自我小结为主,参考活动中同伴、教师、家长、社会相关人士的评价,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情感体验、交往和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反思,在明晰得失的基础上,写出实践报告,并通过成果展示和交流,收获实践能力的再提升。

政治课社会实践在立足于学科的同时,要关注跨学科知识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眼界和辩证眼光。如结合社会热点,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为主干,整合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知识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调查水污染,分析水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撰写调查报告和政策建议;组织考察防洪绿道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可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性方案;等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五水共治”实践,体验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权利和社会义务。

将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发成实践性校本课程,辅助和支持政治课的实施,会收到非常明显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成效。

政治课学习活动形式有多种,上述三种最常用。精心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能比较好地实现 “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实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3的课程基本理念,实现“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1]8的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0.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