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2018-05-14 17:13刘占兰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园本民族资源

刘占兰

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日益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更加具有地方特点和个别化性质。园本课程的建构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追寻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努力尊重个体差异使每名幼儿都能得到适宜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周边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挖掘的过程,凸显了传承与发展性,渗透着思想和创造性,彰显着个性和独特性。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幼儿园在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利用生动的自然场所、有趣的自然现象和丰富的自然物品,成为幼儿园的普遍做法,但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从小培养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

是新时代的要求

早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空间。2015年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中也要求: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营造陶冶教师和幼儿情操的育人氛围,向教师推荐优秀的精神文化作品和幼儿经典读物,防范不良文化的负面影响;重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社区)的教育资源,熟悉這些教育资源的功能和特点,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不仅积淀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民族文化,也形成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要“从娃娃抓起”培养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指出,要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用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等,营造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总之,充分利用周边自然资源和社区文化资源,扩大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空间,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培养教师和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可以利用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范畴

文化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能够传承的国家或民族、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西安高开保育院、内蒙赤峰红山区第五幼儿园、浙江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实践探索告诉我们,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让教师和幼儿感受体验文化,形成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地方文化是幼儿身处其中可以感知和体验的文化资源,包括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情风俗、文学艺术和名胜古迹等丰富的内容。例如长安文化是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以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多个朝代积淀与形成的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周、秦、汉、唐四个朝代均以长安地区为核心形成了鼎盛的发展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从西安高开保育院的研究与探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中可以利用的地方文化资源范畴: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各个朝代中提取幼儿可以感知和体验的文化元素,如西周时期的礼乐,秦朝的俑塑,西汉的科技发明,唐朝的建筑、服饰和歌舞、诗词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资源。

民族文化也是幼儿浸润其中,可以理解和传承的文化资源。例如蒙古族文化具有典型的游牧民族的特点,蒙古族人以勇猛果敢、团结合作、性格豪爽、注重情谊为突出特点;而且他们身体强健、善歌舞、好骑射,有许多独特的体育竞技活动、不同风格特点的歌舞和乐器等;蒙古族的敖包节、那达慕、马奶节、白月节也成为其民族独特的传统节日;他们的服装服饰也有着独特的草原风格特点,样式、颜色、质地、纹饰、配饰特点鲜明。内蒙赤峰红山区第五幼儿园的实践探索提示我们,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特别是那些以蒙古族幼儿居多或地处蒙古族聚集区的幼儿园,通过适宜的园本课程,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特别重要。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幼儿绘本和图画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园园本课程的重要资源。经典幼儿绘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类型,不仅蕴含着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文化信息,而且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并在幼儿园教育中广泛应用。浙江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在实践探索中,以经典幼儿绘本这种灵动的文化资源为题引,以周围环境中的自然资源为活动背景和内容,开展了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综合性实践活动。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利用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方式

园本课程的核心特点和价值追求是儿童取向的,它依托和贯穿于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游戏、实际探索与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从而使幼儿园的课程更具有适切性和生动性。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灵活使用。

园本课程按幼儿的生活逻辑开展和进行。从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主要是根据幼儿自然生活的节律和季节的线索,包括春天的探索、夏天的游戏、秋天的旅行和冬天的发现四个系列主题活动,在不同的季节,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目标和方向,进行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和发现活动。赤峰红山区第五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也是根据幼儿自然生活的节律和不同季节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节日的线索,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展开。通过蒙古族特有的民族节日活动,特别是幼儿园同期举行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日活动,幼儿自然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蒙古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意蕴。

课程内容按幼儿的学习方式呈现和体验,彰显了幼儿的主体性。三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依托了不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对这些资源进行选择和汲取时,各园都组成了园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团队,教师们深入研究和实际考察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深刻了解和领会各自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那些幼儿可以学习、探究、体验和理解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元素,鼓励和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学习方式探究和体验。如西安高开保育院从西周的礼乐,秦朝的俑塑,西汉的科学发明,唐朝的建筑、彩绘、诗词和舞蹈等文化资源中选取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对长安文化的体验渗透在区域游戏活动之中,形成了音乐表演区敲敲打打“乐”长安和唱唱跳跳“舞”长安的游戏活动、美工区捏捏画画“塑”长安的游戏活动、科学区玩玩做做“探”长安的科学探究游戏活动、建构区看看摆摆“构”长安的建构游戏活动、语言区讲讲说说“话”长安的文学和阅读活动。其他两个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也都采用了幼儿喜欢的内容和形式,其中内蒙赤峰红山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主要在幼儿园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四大民族节日,鼓励幼儿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艺术表现活动、娱乐庆祝与分享祝福活动,感受和体会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也都以幼儿喜欢的绘本阅读、科学游戏、远足与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学习方式。总之,园本课程活动更多地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幼儿的实践感知、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成为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

课程建设的过程注重教师的认同和感受、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园本课程的生命力和本质特点之一就是教师是课程的重要设计者和参与者,家长也是重要资源和主体之一。在这三个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在课程建设中深度学习和大幅度成长。西安高开保育院的老师们在“长安文化”园本课程建设中从自己学习和研究历史开始,并进行历史古迹和文化资源的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思考适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园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修改和完善。赤峰红山幼儿园的“吉庆草原”园本课程建设也走过了类似的路径,教师们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就是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过程。宁波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的“阅历—体验”式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们选择和研读每一本经典图画书,通过充分研究和讨论,理解和挖掘图画书的多种教育价值,结合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教师成为先行的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幼儿开展综合性探究活动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家长们也在参与、支持和帮助园本课程建设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和认同文化。教师、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民族自豪感。

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

需要注意的问题

利用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能够理解的内容,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达成幼儿的理解和认同。在课程活动中,重点在于幼儿对文化的感受和体验,让幼儿更多地身临其境、实地感受,并创设相应的环境,熏陶、感染和浸润幼儿的情感和心灵。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也是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在园本课程中充分利用和适当融入文化资源,对教师、儿童和家长都是感受文化、体会文化,不断形成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过程。愿更多的幼儿园和教师在园本课程建设中更多地利用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建立文化自信增加动力,让关爱自然成为信念,让生态文明成为习惯。

猜你喜欢
园本民族资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我给资源分分类
MINORITY REPORT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