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尚印
【摘 要】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的重要年龄阶段,良好的习惯将会长期伴随他们,助力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培养
习惯是在长期重复和坚持的行为下形成的,且会长期的伴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小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正是各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是教师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长期对学生提出要求,师生一同坚持,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同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长久伴随他们,促进他们的终身发展。
一、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布置预习的任务,但学生的完成情况却并不理想。养成预习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找出自己理解的难点,在课上有侧重点地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所产生问题的带动下,成为了主动学习者,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首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长久地保持这一习惯。如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前,教师可以在课堂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们有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做完某些事后向他们索要报酬的经历呢?”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将他们的情感带动起来。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再提出:“我们明天将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孩子向妈妈索要报酬的故事,但妈妈却给了孩子一个意想不到的答复。你们想要知道妈妈说了什么就需要在课下预习本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定会积极地预习课文。当然,学生的积极性会随着预习次数的增多而减退,这时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的开始组织预习演讲活动。每节课选出一名学生来说出自己的预习成果,可以是讲课文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自己学会了某个新的成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给予红星奖励。这一活动抓住了小学生荣誉感较强的特点,他们为了能够积极地展现自己,自然会精心地预习。相信在长期的坚持下,学生的预习习惯一定会养成。
二、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和知识积累的习惯
根据学生可阅读的课外书籍不是很多,家长重视也不足,学校教师不能主动提供帮助,学生课余阅读量小面窄,大部分时间被电视占据的学情特点,我主动和家长共同配合,在千方百计保证学生课外有合适的书可读。学生的阅读量应根据上级规定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量按年级段进行合理分配,保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一般学生每学期读两部名著,兴趣浓厚、能力强的可适当增加至每月一部,同时写出读书笔记。每周读至少1篇名篇、散文、短篇小说或科普读物,写300字的读书笔记或读书摘录,背一首课外古诗词。在假期中,阅读和写读书笔记的量视学生情况,限制一定的增加量,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并通过家访进行检查。这样,“厚积言有物”,不断增加积累,对于知识面本来不宽的小学生来说,就是夯实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性的,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养成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印,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这一习惯可以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学生从刚开始学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划、笔顺写准确。让学生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批改学生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学生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不要只注意欣賞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
五、培养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在阅读课本和听课时,把疑难的地方随时画出,特别是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细看深究的习惯,哪怕对一个词产生疑问也要提出来。要帮助学生克服因自卑、羞涩而不敢发问的难关,要多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就要教会他们质疑的方法,如:读题目时想知道什么问题;初读课文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讲的;精读课文时,找出不理解的语句,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学完课文后,再想一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六、善于利用工具书的学习习惯
工具书是个可以随身携带、不说话的老师,有助于学生清除学习中的障碍,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如果遇到生僻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急于说出正确答案,要让学生们动手去查工具书,逐渐养成查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七、结语
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瑞芬.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南北桥,2017(16):171—171.
[2]苏玉芝.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