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

2018-05-14 11:47周平寇红平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

周平 寇红平

[摘要]建设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衔接教材,推进教材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是提升“3+4”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针对“3+4”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教材体系构建不完善、课程标准不统一、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教材结构设计理念陈旧、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问题,文章提出对应职业能力分层,构建教材体系框架;统一课程标准,明确对接依据;优化教材结构,匹配课程模式;对接职业标准,实现教材内容一体化;增强衔接意识,校企共创共建的衔接教材建设思路。

[关键词]分段培养 会计专业 衔接教材

[作者简介]周平(1974-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高级讲师;寇红平(1970-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高级讲师。(江苏 淮安 22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职教重点资助课题“‘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以淮阴商业学校会计专业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a/2016/03/21,项目主持人:周平)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5-0107-05

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3年中职、4年应用型本科,以下简称“3+4”)是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有益探索,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联系教与学的主要媒介和教学的基本依据,决定了教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效果。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课程的衔接与贯通,提升“3+4”人才培养质量,衔接教材建设必须先行。

“3+4”分段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试点阶段,现有教材质量与“3+4”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有较大差距。从教材的选用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教材因很难满足本科院校对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的要求,所以统一选用普高教材;专业课教材则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但专门适用于“3+4”会计专业的衔接教材比较匮乏,教育行政部门也未具体明确规定应该选用何种版本教材,各院校多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选定教材或建设校本教材,教材内容选取重复现象严重,层次不清,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4”分段培养模式的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一、“3+4”衔接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材体系构建不完善。中职与本科学历层次不同,原有的中职与本科相对独立的教材体系已经不能适应“3+4”人才培养模式需求,亟待对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中职与本科的教材体系进行统筹设计,体现中职与本科职业岗位的差异性、基础知识的递进性、操作技能的层次性,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会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段主要培养面向小企业和会计服务行业的收银员、出纳员、仓管员等基础岗位的技能型人才,教材基础知识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操作技能以“学会、实用”为目标,突出行业通用能力培养,为中职学生进入会计行业直接就业或升入本科后继续提高奠定良好基础;本科学段主要培养面向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助理审计、税务代理等工作岗位的技术型人才,教材基础知识需要“全面、系统”,操作技能需以“应用、创新”为目标,突出行业专项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专业或相近专业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2.缺乏一体化课程标准。职业学校的教材由于缺乏国家标准,各院校主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依靠教师力量自主设置课程和制定各门课程的标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取、教材建设方面具有较大自主权,随意性较强。由于教师对于职业教育会计行业的制度、规范和标准把握的能力不同,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会出现重复、叠加甚至倒挂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材结构设计陈旧。目前,“3+4”会计专业教材在编写体例上仍没有打破传统学科式结构模式,过度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忽略了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以致缺乏职业性,更适合课堂知识传授式的教学,而不适合“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的行为导向式学习。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建设,未能充分与行业企业对接,没有按照基于工作过程、高于工作过程的原则,将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确定技能教学内容。

4.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不紧密。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编写主体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较少,教材编写与会计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联系不紧密,未能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规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中职与本科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构,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按照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实施,以致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流程不相融合,学生无法达到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双掌握”。另外,会计学科经常面临相关会计制度改革、会计准则变化,但教材更新速度缓慢,远远落后于行业新制度、新准则、新規范的出台,有的教材已与会计工作岗位需求不相匹配,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难以胜任企业岗位需求。

5.教师衔接意识不强。课题组在与教师访谈中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即中职和本科两个学段的教师都只专注于本学段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对非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则不教或者少教。由于沟通机制不畅,中职与本科教材内容的选取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导致教材层次不清,讲解时深浅度把握不准。这一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对知识获取量不足,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主动衔接意识,不太了解非本学段的目标要求,很难找准教材内容的衔接点。

二、“3+4”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路

1.对应职业能力分层,构建教材体系框架。职业能力是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课题组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文章中,将会计的职业能力按由低到高的培养规律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1~5级,教材的编写也应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将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会计专业相关教材建设中,构建服务于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分层,“3+4”会计专业的教材体系可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教材、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材、技能方向模块课程教材、岗位实践模块课程教材、职业拓展模块课程教材”五类构成(如右图所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教材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基础课教材,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行业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人文素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材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初级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修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会计行业通用能力;技能方向模块课程教材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教材,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行业某个专业方向的专项能力;岗位实践模块课程教材主要包括岗位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多个岗位技能以及岗位转换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拓展模块课程教材包括职业发展与指导、商务礼仪等教材,培养学生拓宽就业范围,适应不同行业职业岗位的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管理与创新等能力。教材体系框架从课程教材宽度的“横向贯通”和课程教材深度的“纵向衔接”两个维度搭建,“横向贯通”体现中职与本科不同学历层次同类课程教材内容的连续和拓展,“纵向衔接”体现学生完成职业任务能力的提升和就业岗位的拓展。中职与本科的教材体系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中职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基础,本科教材是中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基于职业能力分层的教材体系体现了知识和技能从基础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与学生能力发展相对应,也与职业发展需求相符合。

上图中阴影重叠部分所示,是中职与本科的衔接教材,其中第二级培养行业通用能力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教材和第三级培养职业特定能力的技能方向模块课程教材是衔接教材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衔接课程教材内容的组织,我们建议采用螺旋递进、组合递进两种方式,从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宽度两方面解决衔接教材内容的选取问题。

其一,螺旋递进式。螺旋递进式适用于相同的工作任务、技能点或知识点在中职、本科课程教材中重复出现,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课程教材内容深度不断拓展,难度、复杂程度亦有所提高的课程教材,通过温故知新的重复式学习,使学生技能掌握更加熟练,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职业能力呈现螺旋递进提升。

中职“会计基础”与本科“基础会计学”作为上页图所示的第二级培养行业通用能力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中职与本科都要开设,教材内容重复较多,但要求不一。中职“会计基础”教材内容重基础、强应用,教材案例选用小型企业相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掌握日常经济业务的核算,对于原理部分的内容不做过多要求。本科“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重理论、强创新,教材案例自简而难、由浅入深,要求学生在能核算的基础上学会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分析并掌握教材内容。例如,讲授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内容时,中职“会计基础”只要求学生掌握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账户,会写出各种具体业务核算的会计分录。而本科“基础会计学”则要求学生在正确核算的基础上,学会从企业发生的以上经济业务中识别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学会用会计学理论正确判别以上经济业务如何影响会计要素以及应否列入会计报表,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其二,组合递进式。组合递进式适用于课程在中职与本科学段都开设,但因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差异造成教材内容范围不同,即课程内容宽度不同的教材。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我们将教材内容设置为基础模块和提高模块两部分,构成组合递进关系,中职学生只需学习基础模块,本科学生则需学习“基础模块+提高模块”的教学内容,每个模块由若干个工作项目组成,工作项目由基于工作过程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来实施。

以“企業管理信息化应用”课程教材为例。基础模块为中职学段的教学内容,以用友T3软件为教学平台,讲授ERP财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系统管理及基础设置、总账管理、报表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五个工作项目的内容,使学生具备在小型企业从事会计电算化初始工作岗位的行业通用能力。提高模块为本科学段的教学内容,以用友ERP-U8软件为教学平台,讲授ERP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四个工作项目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既熟练掌握ERP财务系统的应用,又具备利用ERP系统管理企业购销存业务的职业特定能力。“3+4”联办学校学生升入本科后可只修提高模块,免修基础模块,通过考核后,直接进行学分转换。

2.统一课程标准,明确对接依据。课程标准是开展会计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教材开发的指南和依据,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教材的设计思路、内容组织、课程教学目标、教材结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皆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实现中职和本科会计教材内容的衔接与贯通,首先,国家或省级教育部门应统筹规划,依据“3+4”人才培养目标相对统一地制定中职本科分段培养、衔接贯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内容设置、衔接要求等,为不同学段衔接教材内容设置明确界线。其次,联办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行业财会专家共同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讨论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以不同层次的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相关要求为依据,梳理衔接教材涉及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在与行业的互动中不断调整修订课程标准,促使课程标准更新能够与行业发展水平同步。

3.优化教材结构,匹配课程模式。教材结构设计需要分析相应课程的属性和适宜采取的教学方式,以使教材结构能够与相应的课程模式相匹配。针对会计专业课程教材,需通过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分析,开发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并按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排列组合知识点或技能点。为明确工作任务和知识点或技能点之间的联系,我们将会计专业课教材设计为“工作项目—工作任务—技能点(或知识点)”三级层次结构,以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简单的技能操作为基本单位,多个知识点或复杂技能组合成一个工作任务,相关联的多个任务组合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依据不同学段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将较易理解、相对容易、内容单一的工作项目编入中职教材,将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项目编入本科教材,以体现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教材的适用性。

4.对接职业标准,实现教材内容一体化。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会计专业职业教育必须按照会计岗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对应会计职业能力建设课程教材体系,按照会计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会计工作场景创设教学环境,按照会计职业标准制定考核标准。在会计专业教材体系的框架内,教材内容需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对接,把会计从业资格和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要求融入教材,并细化到知识点或技能点,通过知识点或技能点来确定中职与本科教学内容的衔接点,既要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又要考虑到学生“双证就业”的需求。

5.增强衔接意识,校企共创共建。对“3+4”会计专业教师而言,首先是要强化衔接意识,增强交流,通过一体化课程标准研究,做到对中职教材和本科教材的项目、任务、知识点或技能点了如指掌。其次,教学中时刻关注“双教材”,即本学段和非本学段的课程教材。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增加一些本科相关内容,尤其是拓展内容,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发展。本科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侧重那些在中职和本科都有所涉及的内容,尤其是在中职要一般了解,到了本科却变成重难点的知识点,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本科所学知识上来。最后,校企共建,专家名师高度融合,建立一支彰显专业性、职业性的高质量“3+4”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团队,为会计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提供理论知识、实际案例、技术指导。教材建设项目组应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和学习,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掌握最新行业职业发展动态,分析完成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此确定各门课程的教材内容,确保岗位化、实用化。

三、结语

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中职与本科会计专业衔接教材建设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系统工程,教材内容的选取与衔接既要符合职业活动内在规律,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衔接教材建设的过程也是课程建设的过程,衔接教材作为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促进了中职与本科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优质衔接教材的建设和应用,是现代职教体系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保障“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提升“3+4”人才培养质量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李学锋,曲克敏.中高职教材衔接课程与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

[2]梁建超,韦沁.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3).

[3]申国新.基于校企合作视角的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

[4]李术蕊.教材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内涵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

[5]周平,林宁.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3+4”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J].教育与职业,2018(4).

[6]孙仕萍.高职院校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与教学情况调查研究[J].黑河学刊,2014(2).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