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辉波?郑淞?王宗平
近年来,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学校到家庭、从专家到一线教师多方共同努力下,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发展与问题并存,成绩与差距同在,这就是当下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真实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提高不能一蹴而就,从下滑到遏制再到提高注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唯有对自己的问题心中有数,才能做到真正理性。
日前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四年级学生肺活量达到及格标准的比例(达标率,下同)为98.1%,优秀率为33.4%;八年级学生肺活量达标率为95.9%,优秀率为31%。四年级学生50m跑达标率为96.3%,优秀率为18.3%;八年级学生50m跑达标率为94.7%,优秀率为21.4%。大家面对都是90%以上的合格率的可喜战绩欣喜万分,但我们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运动不足、体质不强、眼睛不亮”依然是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普遍现象,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形势还不容乐观,扭转当前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仍然任重道远。
为充分了解当前学生体质现实情况,笔者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了一个简单比较,以南京市某中学随机抽取初三一个班级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评分标准,50m跑、800m跑/100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测试等项目合格率分别是97.6%、91.7%、92.9%、46.4%,基本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发布的监测结果。然后以1990年1月原国家体委发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评分表,计算初三年级该班级学生上述项目合格率分别为28.6%、10.7%、46.4%、32.1%。对比看,2个标准的合格率相差甚远,唯有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差距不大。很显然,今天的90%以上体测合格的学生,在20多年前是体测不合格的学生。
众所周知,我国的体测标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逐步把学生体测标准从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就学生体测而言,自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以来,也先后进行了2次修订,分别是2007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2014年实施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而这几个标准的合格分值也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2014年修订的合格标准降低较为明显。2014年新的标准实施以后,近几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率、优秀率都非常高,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也体现出标准修订后学生体测的合格过关率增加,这说明低标准成就了高合格率。其实,正如上述比较的情况所示,体测的评分标准不同,学生的体测结果不同。如果把体测数据按各标准纵向比较,今天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大不如前,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也许只是现行“低标准”创造的“高合格率”的假象而已。
学生体测是国家意志,目的是掌握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真实状况,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好不好,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往往具有滞后性,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青少年体质健康常常被学业成绩给掩盖,学校、家长、学生、社会也只关心升学,这导致体测不被重视。这种现实的需要也为低标准高过关率创造了条件,学生轻松通过体测,也让家长觉得孩子是健康的,因学生体质连续下降而被一票否决的问责机制也只是在文件里。而后果就是肥胖、近视率居高不下,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持续下降,抵御疾病侵蚀的能力降低等。
当然,国家体测的另一目的是为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降低合格标准、提高合格率让学生看见达标希望,增强学生锻炼兴趣。但是,标准往往是国家对有关事情的基本标准和最低要求,从民族发展的大局而言,体测标准中低标准高合格率的情况似乎又与国家制定的初衷有所差距。低标准高合格率,使得国家掌握学生体质真实情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准确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等大打了折扣。
当下,学生体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中考体育的存在就是有力的印证。作为一项国家级标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正确认识到体质测试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客观准确地判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应只看见当前标准下的高合格率,应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大局出发引导好社会、家长、学生一起真正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质测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问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青少年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更是奋斗新时代的重要力量。只有把青少年的身体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學习、工作、奋斗。当前,健康中国建设已把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纳入建设范畴,成为国家战略,这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扭转体质下降趋势创造了政策环境。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好体测标准、上好体育课、组织好课外活动,有效发挥学生体测应有的价值。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