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玲
摘要: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必须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入手。文章从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优化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三个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2]。中职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3]。为实现这一目标,中职德育课必须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4],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在总结德育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优化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等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正确方向
在新时期,必须赋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内涵。教育部颁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对课程性质与任务给予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5]。由此可见,中职德育课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要与时俱进,把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融入教学总目标。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知识点进行教学,逐步引导中职生学习、理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
二、正确处理“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加上受到中考的打击,不少人心理比较脆弱,缺乏自信心,毕业后又面临学历低、经验少的就业窘境。如何帮助中职生重树学习自信、掌握成长成才的本领、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德育教学必须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握教材特点,发挥教材优势,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学准备时,将宏观备课与微观备课相结合。宏观备课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从宏观上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职业生涯教育的思想脉络。所谓微观备课,就是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课时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前四个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发展的角度认识将中国梦和个人梦结合起来的美好前途,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人职业兴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立志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确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的内在驱动力、强烈愿望和能力。
比如,在第一单元教学中,重点讲解职业内涵、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增强职业意识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使他们明确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在第二单元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所学专业,每个人的兴趣、性格及能力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现状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追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确立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遵循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不能仅凭自己的需要去寻找职业,而应关注自身发展条件的可控性和创造性,从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把个人发展与行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从而顺利就业。
在第三单元教学中,通过重点讲解确定发展目标、构建发展阶梯、制订发展措施等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把职业生涯发展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相结合,不断积累知识、锻炼能力、调试性格、培养兴趣,积极朝着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前进,爱国守法,诚信敬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在第四单元教学中,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把握教材,结合就业、创业指导,重点讲解正确认识就业、做好就业准备及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等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与创业观,让学生初步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认识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轉换,着力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来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发展目标。
通过第五单元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管理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在校学习期间是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知识方法与技能基础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珍惜在校时光,学会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职业生涯,并帮助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的变化,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和适当调整。
(二)以观念形成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注重认识过程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树立观念
树立观念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中职德育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帮助学生树立观念时,要特别重视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对这些观念从认知到内化的过程。例如,对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认识过程是有先后顺序的,三者之间有特定的逻辑关系,即学生有了强烈的职业意识后,才会对某种职业有所追求,并由此形成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形成之后,即对某种职业有所向往之后,才能按职业道德的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同理,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的确立,取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的确立。因此,德育教师应该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在第一单元第一课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点的教学中,加强公民个人价值准则教育,培养学生强烈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课职业理想的作用知识点的教学,加强社会价值取向和国家价值目标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树立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在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两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就是将理想的人生化为现实的人生。中职生为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必须确立正确的个人职业价值取向,看清现在,着眼未来。
(三)以活动为载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做中学”,引导学生规范行为
职业生涯教育要以落实“规范行为”作为衡量德育实效的重要标志。因此,中职德育课程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会方法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培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积极主动地养成以遵纪守法为核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做中学”,即鼓励学生学会从自身专业出发,规划爱国报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以致用”以及互动项目和案例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学”,即从自我分析到环境分析、目标分析、搭建台阶、制订措施等,一步步学会规划设计。
比如,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把重点放在职业能力的讲解上,以确保学生理解“能力可以提高”,即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专业能力、应用方法的能力和社会能力。然后使用连接中提及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等,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最后运用“问题聚焦”中列出的9个能力与职业的关系,组织学生以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现有能力与职业对从业者要求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措施服务。在有关兴趣、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与第二单元的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相呼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体能、职业审美等方面的观念意识、知识技能及作风习惯,都可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形成、发展和提高。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的训练。
课文中的学以致用和正文中设计的“想一想”“问一问”“查一查”等诸多互动项目以及案例,为社会能力训练创造了条件,也为方法能力训练提供了方便。通过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自觉性,使“树立观念”渗透进“学会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能力训练中,按照社会价值的要求自觉地规范行为。
三、优化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要讲究方法的运用,以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
(一)坚持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帮助学生重树学习信心
目前,多数中职生是以中考失利者的身份走进中等职业学校大门的。他们自卑甚至自弃,对人生前途不自信。帮助中职生恢复应有的自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上社会,无疑成为中职德育教师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运用赏识教育理论,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善于抓住学生的优点,给予进步学生客观公正的肯定,引导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良好心态中,树立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鼓励他们带着自信走向成功。一是要向学生提出积极的期望,并通过远景期望和近景期望具体化。教师对学生寄予美好期望,潜移默化中学生对自己也会产生期望。二是要在教学中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有成功的心理体验。三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强化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通过渗透成功教育,引导学生从之前的失败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直面困难和挫折,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每课开始的案例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案例开头“心海导航”提出的问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别是要通过“人生启迪”,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中的职业生涯知识、观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用好“读读想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故事结尾处的温馨提示,帮助学生感悟职业生涯发展。
中职德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导学法、问题导向法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涵义。
教师还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使用好每课后面的“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笔练习,与同学、朋友互动,向父母、师长请教,学会把个人的职业兴趣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规划职业生涯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些环环相扣的思考、训练中,形成立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总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中职德育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起点,对此,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2013.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
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2014-05-02.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發《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3051/201501/xxgk_183069.html.2014-12-22.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s3051/201001/xxgk_79005.html.200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