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芳意 仁心如风

2018-05-14 09:37鸿河
奋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医科大学外科教授

鸿河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一楼大厅最醒目的墙壁上,“十大名医”的照片引人注目,排在首位的是普外专家宋春芳教授。虽然拥有很多国家级别的殊荣,但宋春芳教授对这份荣誉却格外在意。“七十余载国与家,历尽沧桑度年华”,他的人生从这里出发。“为国应有凌云志,报家犹存蹈海心”,他身怀赤子之心报效家国。

一路走来:品学兼优的学生时代

1941年8月,宋春芳出生在肇东县一个贫困却充满书香的农家。从小就被当作“神童”,报考中学时,7个村屯30多名报考的学生,只有他一个人红榜题名。

初中学校设在肇东县城,离家有20多公里。3年寒暑假回家,来去只身徒步,他手提木棍唱着歌壮胆,一走就是5个多小时;十几岁就承担起为家庭分忧解难的责任,铲地、拎泥、捡柴、拾掇青菜,初中的学费几乎都是自己劳动换来的。被保送高中后,宋春芳成绩依然保持前列。报考大学时,肇东县一中校领导和老师们希望他既代表学校的教育水平,又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在师范、理工、医学等多项选择中,宋春芳想起自己唯一一次去省城哈尔滨看望得阑尾炎的姐姐,见证了手术刀的神奇,不到一个小时就将疼得直哭的姐姐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就是这个对于医生来讲较为简单的手术,让宋春芳定下志愿学医。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就读期间,宋春芳树立了多为别人、多为社会做事的人生信念。

两次起飞:关于手术刀的“拿得起”與“放不下”

做人低调不张扬,干工作却必须做到极致,争先恐后的意识常在。这是走上工作岗位的宋春芳的个人信仰。

1964年大学毕业,宋春芳被分配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外科临床医生后,逐渐养成了严谨细致、高度负责、关爱患者的工作作风。每一次手术之前,他不但细致地了解病情,耐心地回答患者的疑惑,还要了解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等详情,以利于术前、术后察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娴熟的动手能力,宋春芳靠自己的聪慧与汗水,在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大踏步的提高,在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长足进步,让他的老师倍感欣慰。

然而,“文革”开始了。为了支援广阔天地的农村医疗事业,宋春芳被下放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卫生院。破败的平房、简陋的设施和零星的患者,1968~1972年,除了打针开药,基本无从施展救死扶伤的远大抱负。但是,个性乐观的宋春芳没有颓废,依然朝气蓬勃,工作的时候,一丝不苟;下班以后脱下白服,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庄稼把式,在房前屋后的土地上,春种秋收。

197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需要有临床与教学经验的医生,宋春芳被调回医大一院。4年问几乎没有操刀经历,迫使他再一次把自己放在大学刚毕业的位置上。上个世纪70年代,省城的大医院也没有什么先进设备,患者术后昏迷不醒也只能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疗,而作为负责任的医生就要“滚”在病房,昼夜守着重症患者,时刻从病情观察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宋春芳要求自己要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每一个病人,因为医生出现一次差错或失误,只是概率问题,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和家属来说,那却是一条宝贵的生命。不舍昼夜与无数个患者同甘共苦,与无数个病患家庭建立感情,真心实意为百姓的健康乃至经济条件精打细算的品质,宋春芳一直延续到今天。长时期的尽职尽责和热情服务,宋春芳不但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好评,更是再一次脱颖而出:1979年,成为恢复制度后的第一批总住院医生;1980年,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晋级讲师;1981年,转为主治医生。多年的摸爬滚打,技术不断成熟,普外科的所有手术他都驾轻就熟,并参与和主导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获得全国医疗界的认可和媒体、公众的广泛关注。

宋春芳教授为龙江“候鸟”老人义诊

三大板块:临床、教学与科研

临床几十载,敢为同仁先——勇于探索医疗新领域

大家都能做的手术,总有人会做得更好;别人不敢做的手术,总要有人勇闯禁区。

在外科的病例中,对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黑龙江省的同行医生会首推宋春芳老师。一位90多岁的本院前辈因剧烈的腹痛住院,他给出的诊断“肋间神经的病毒性感染”(又称带状疱疹)令人诧异,但是果然在第二天看到了刚刚萌发的疱疹。这只是宋春芳引起全院轰动的事件之一,他的回答笃定淡然却发人深省:任何准确快速的诊断,都是建立在对病症机制透彻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说诊断的快速与准确是一个优秀医生必备的基础条件,是花费大量时间打磨出来的看家本领,那么勇于探索医疗禁区则应该称之为一种品质了。宋春芳与他的老师李广华一起较早地开展了黑龙江省的肝脏外科手术,而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他作为总住院医生时,就独立完成左半肝切除和右半肝切除两个手术。为了记录和推广这个前沿尝试,他以《有压力,才能有前进的动力》为题,将成功病例介绍出去,引起全国同行关注。

刚刚从农村医院回到哈尔滨医大一院时,很长一段时间宋春芳的身份都只是住院医生,但这并不影响他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担当。他发现很多患者因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误切引发的频繁抽搐极其痛苦,大量口服钙和注射钙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这些患者中有很多年轻人,生活道路漫长,眼睁睁看着他们因此而降低生活质量,他非常焦虑。开始研究时,尝试做了甲状旁腺的组织移植,效果不好;又改成胎儿甲状旁腺细胞移植。在自己的从医经历中,这是唯一让宋春芳感到“苦”的记忆。这个苦不仅是辛苦,更是艰难。当时我国还没有开展医学伦理建设,宋春芳和同事骑着自行车,经常到各个医院妇产科询问,一旦获得有高龄胎儿引产的信息,便无论冬夏、不分昼夜地候着,将胎儿已经形成甲状旁腺的细胞进行培养移植,为30多个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宋春芳50多年的职业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创造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奇迹,还在于他时时处处于细微处体贴患者,能够手诊的决不上器械,能够用药的决不开刀,能够在病房的决不进ICU,能够手工操作,尽量减少启用超声刀、吻合器等昂贵器械,从而减轻患者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他在全国首创的美容式小创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一两年之后连疤痕都不易发现,而那还是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先进器械可以借助的年代,因此获得“宋一刀”的美名。

“乐于英才浑忘老,浓桃艳李竞芬芳”——大刀阔斧的教学与改革

1994年,宋春芳被任命为外科教研室主任,他的上岗,使外科教学环境极大改善,质量突飞猛进,也使医院声名远扬,更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走上正规。

1994~1997年,哈医大一院外科教研室的全面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评估检查中,由于外科教研室的突出成就,哈医大一院被评为全国临床教学样板,宋春芳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在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上,朱明德主任委员的评价发自肺腑:“像宋春芳教授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学科、这样一个教研室,我在全国看到的这是第一个。宋教授把医疗优势用在教学上,大家还不能解决的事他能想办法解决。他的现代化教学思想,可以作为临床教学示范群体的典范。”

2015年,宋春芳教授出版了自己的詩词专集,他的学生代表在后记中深情地写到:我们的老师是蜚声省内外医学界元老,为人光明磊落。作为外科医生,老师医术精湛,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可谓积大德行大善;作为学者,老师创建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提高了医院在全国的学术地位;作为教授,老师人格高尚,为人师表,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外科人才。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而骄傲。

在时问跨度长达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听过宋春芳老师授课的本科学生无以计数。他们是他眼中的孩子,除了医学知识,他经常以自己丰厚的人生经验告诉孩子们行医与做人的辩证关系:医技与医德,缺一不可,“如何当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他每年承担外科总论教学的开课首讲。作为老师,仅仅在课堂上讲德论道是没有说服力的,几十年来,宋春芳在学生眼里的慷慨大气、光明磊落、提携后辈、一心为公的事例,“还可以出一部专著”。

“细胞研究辟蹊径,无影灯下救患伤”——硕果累累的科研佳绩

宋春芳教授作为“行动派”,上世纪50年代,他品学兼优地完成各阶段学习;60年代,他初出茅庐便成为老师眼里具备优秀医生潜质的青年医生;70年代,他在技术归零后再次出发超越自我;80年代,克服艰辛勇闯医学禁区;90年代,迎来了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丰产期。1996年,在黑龙江省创建普外博士点,担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担任黑龙江省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省唯一);2000年,创建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全国唯一),担任主任;2002年,任全国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2012年,担任国家科技进步奖预备项目的科研评审;2010年,获全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2011年,被授予哈尔滨医科大学终身教授;2014年,被黑龙江省人社厅授予二级教授。

屡次刷新黑龙江省医疗纪录,也极大地推进中国细胞移植项目研究,宋春芳教授在中国医疗史册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方之志:70岁以后的诗和远方

作为医生,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就是生命之舟的双桨,无所谓年老,无所谓退休。古稀来临,恰是岁月赋予的庄严,使命颁发的奖牌。但是,宋春芳教授对自己有着理智的安排。

半百之年,宋春芳就做了人生规划:65岁以前,要拼命工作,在工作中实现社会价值;65岁以后,要主动腾出空间,推举晚辈贤能,良性循环,在休闲中实现自身价值,继续为人民服务。

2004年,宋春芳教授不再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职务,行政负担减轻,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临床工作,他的“休闲生活”渐渐有了从北到南的清晰线路。

2010年秋季,受医院委托,宋春芳教授带领10多位哈医大一院的各科专家来到三亚,帮助开业不久的海南省第三医院(又称农垦医院)提高业务水平。作为唯一特聘教授,他先后两次在农垦医院带医生、做手术,尽职尽责。在工作与生活中,他了解三亚的地域特征吸引来的人群越来越广众,而北方候鸟群族则是越来越稳固的一个群体,作为医疗行业,注定也要更加兼备定向服务的内涵,他的心中有了逐渐清晰的构想。

2014年,宋春芳教授从中牵线,哈医大一院派出专家团队,北京鸿森集团注入资金,在三亚合作建立综合医院,同时架构医康养相结合高端社区,整合资源,扩展社会服务格局,打造国际影响力,将医院、大健康产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医院以及院士工作站等诸多项目与工作平行推进,宋春芳教授作为高级顾问和首席专家,在这个海岛城市继续为钟爱一生的事业增光添彩。目前,作为三亚市唯一一个医院与高端康养项目完美结合的范例,哈尔滨医科大学鸿森医院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鼓励,一年内先后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成员等高层组织前来考察、调研,创新了国民健康产业的发展类型。

作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三亚鸿森医院的首席专家,宋春芳教授对慕名而来的患者和从其他医院转来的患者,他依然亲自“上台儿”,并在手术全过程继续传帮带年轻医生。“我希望把我的一切技能都教给下一代,我也希望他们像我当年一样刻苦钻研,成为名医。”

责任编辑/郭存发guocunfa@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外科教授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If you have the time, come to the Ancient City of Taierzhuang
Code switching: defi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 Feasibility Analysis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A Practical Teaching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开心格格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