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冷处理”,本指一个专业用词,指把金属构件淬火后放入低温环境中进行处理,以保证较高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然而,有的机关面对群众的意见诉求,不想着“趁热”去解决,却想着把意见拖“凉”,这种现象应该力戒。
随着干部作风的好转,“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等现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微笑接待、耐心回答。但走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不能停留于此。比如,有少数干部在群众火急火燎时,却慢条斯理;在群众不明情况时,却模糊回应;在群众纠结闹心时,却推诿扯皮。对此,他们还美其名曰“冷处理”。
“冷处理”作为一种领导艺术,原本无可厚非,有时也是一种化解矛盾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将“冷处理”用于对待群众意见,不仅变了味,更会凉了群众的心。他们认为有些意见“过热”,不可迎“热”而上,应放一放、凉一凉再说;有的只设置意见箱却很少打开它,任由意见“晾”在里面……征求意见若只做表面文章,难免让群众寒心。
在对待群众意见的问题上搞“冷处理”,归根结底就是官僚主义在作祟,是个别党员干部不把群众冷暖、群众疾苦、群众诉求放在心上的具体体现。在影响干群关系的同时,不仅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还会使小意见变成大问题。“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群众的意见好听还是不好听,听或者不听,都摆在那里。如果漠然置之,非要等民怨沸腾时才解决,就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别让“冷处理”凉了群众心,需要我们正确面对、积极对待群众的意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意见,逐条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择善而从,立行立改,能够做的就马上做,不能做的创造条件也要去做,没有条件做的要给群众讲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更多更好的意见,群众的心才会被我们真诚的态度、实干的行动、务实的作风焐热,我们的工作才能不断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