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春
日前,浙江温州乐清市一名20岁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此时,距今年5月发生的河南郑州空姐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不过百日。没有安全,何谈“顺风”?愤怒之余,人们不禁要问:顺风车为何屡屡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
此次案件中,滴滴之所以饱受诟病,就在于事前没有及时处理与涉案司机有关的投诉,事中在与报案人和警方溝通时显得拖延、消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每一项决策都要考虑成本、收益,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面对人身安全这样的底线问题,企业没有任何理由搪塞。再大的企业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投出来的,失去了对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的敬畏,网络平台的用户规模再庞大、商业模式再讨巧、算法分配再新颖,也终将行之不远。
滴滴顺风车要能行稳致远,保障乘客安全是底线。当新模式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重构了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我们及时对监管模式和规则设定进行调整、更新,以重建责任框架,消化新的社会风险。只有从确保安全做起,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把各种风险拒之门外,才能得到广大乘客的信赖、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