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喜峰
当中原地区处于五代至北宋王朝的时候,燕云以北的北方地区正处于契丹国——辽朝的统治之下。辽朝(916年-1125年)是由契丹贵族建立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汗建立了契丹国。947年(辽太宗大同元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亡后晋,并在开封称帝,改国号为大辽。983年(辽圣宗统和元年),辽圣宗又改国号称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咸雍二年),辽道宗恢复国号为大辽。这一时期,黑龙江地区是辽朝统治的重要区域。
辽朝初年,随着渤海国的灭亡和渤海遗族的西移南迁,黑龙江东部地区主要生活着由黑水靺鞨演变而来的生女真诸部。生女真是相对于熟女真而言,辽朝灭亡渤海国后,将包括渤海族在内的部分女真人南迁,这部分女真人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加入辽籍,被称为熟女真,后来大多契丹化或汉化了。而处于东北北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女真人,受汉文化影响比较小,社会经济比较落后,故而被称为生女真。生女真主要生活在松花江两岸、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等广大地区。辽代生女真分为很多部落,各部落大小不一,“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
在黑龙江下游至滨海地区,辽朝政府先后设立了女直国顺化王府、北女直国大王府、靺鞨国王府等,对这里的生女真各部进行统辖。辽代,黑龙江地区生女真的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的晚期。过去生女真的大家族制已经转化为小家庭。生女真家的男子年长后就要分家单过,兄弟之间也要分清家产,但在耕种的时候,各家还是在一起聚种。到了辽代后期,由于各部的不断迁徙、兼并,生女真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这一时期,生女真各部落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的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能种植五谷,并会用牛耕。生女真的畜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地产良马,牛马已经成为生女真财富的主要表现形式,赔偿、谢礼、聘礼、赎人等都用牛马,并经常以马向辽朝和宋朝入贡和交易。生女真的渔猎采集业在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据《大金国志·初兴风土》记载:女真人不仅善于骑射、耕种,而且好渔猎。当地出产一种善于捕猎的鹰名叫海东青,女真人经常以之捕猎并向辽朝进贡。女真人每当见到野兽的踪迹就跟踪追寻,找到其巢穴后,便用桦树皮吹出野兽的声音,诱使野兽出来而射杀之。他们捕获的野兽主要有麋、鹿、野狗、青鼠、貂鼠等。他们还到山里采集人参、白附子、松子、蜜蜡等,并用以交换其它生活用品。生女真还能生产一种细布,当地出产黄金,他们就用细布、黄金以及牛马等与辽宋进行物与物的交换。
辽代,生女真仍保持较原始的同姓不婚的习俗,同时还保留着“妻母抱嫂”的婚俗。女真人男子在其父亲死后可以娶其后母,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其嫂子,叔伯死后侄子也可以娶其婶子等。他们的订婚方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订婚的,当女真族女孩子长到结婚年龄时,就去道路上唱歌。歌中主要介绍自己的家世、才干以及外貌等,希望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听歌者如有意娶她,就可以向她求婚并将她领回家,然后准备聘礼,一起到女方家告诉女方父母。也有父母包办的,还有买卖婚姻等。女真族结婚后一般都是女方到男方家居住,也有少数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三年后再回男方家居住的习俗。辽代女真族已经改变穴居的习俗,他们以木为栅,用木板和树皮作墙壁造房,在房子的东南留一门,门周围塞草以挡风寒。室内“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起居其上”,即那时女真人已经住火炕了。女真人的饮食主要以米饭及各种畜兽肉为主,喜欢饮酒,其餐具都是木制的。其衣服是用麻布或皮制成,主要以白色为主。夏季,贫者与富者以布的粗细为别,秋冬,富者以貂皮、青鼠皮、狐皮等作衣,贫者以牛、马、猪、羊、犬、鱼等动物皮作衣服。
辽代,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主要生活着室韦人及其后裔。九世纪下半叶,契丹统一了嫩江流域的大黄头室韦和小黄头室韦,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此为基础设立突吕布室韦及涅拉孥古部,列入契丹二十部以内。辽朝政府在黑龙江上游地区及黑龙江西部草原地区先后设置了乌古敌烈统军司、黑车子室韦国王府等机构,对这里的各族部落进行管辖和治理。
这些室韦族的后裔多以渔猎和游牧为主,盛产马、驼等牲畜和貂皮、青鼠皮、胶鱼皮等珍贵毛皮。乌古、敌烈、阻卜、黑车子室韦等是能征好战的游牧民族,他们对辽朝也是时叛时附,成为辽朝的后患。为了巩固辽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防御乌古、敌烈、阻卜、黑车子室韦等属部的窜犯,辽朝在特定的时期修筑了全长约为1400里长的边墙(叶城边壕)。辽代边墙东端起自额尔古纳右旗上岸,沿根河右岸向西,至根河与额尔古纳河汇流处转向西南沿额尔古纳河右岸循行,在今满洲里市与根河口中间穿过额尔古纳河,再经俄罗斯境内继续向西南行,由满洲里市西北复入我国境内,穿越新巴尔虎右旗部分地区后进入外蒙古,最后止于克鲁伦河北约百余公里的岱勒盖尔汗山北缘。
与此同时,在泰州等地还有汉人和契丹人的存在。辽朝政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设置泰州,下辖乐康、兴国两县,归上京道管辖。泰州也是辽代东北路统军司的所在地,是当时管辖北方地区的军事重镇。泰州城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塔子城古城,这里曾经有辽代八角密檐塔,并发现了辽大安七年刻石。
契丹人是辽朝的统治民族。泰州下辖的嫩江流域是契丹二十部族游牧之地,因此这里的契丹人主要以游牧经济为主。契丹兴起后,在不断南侵中原,与北宋战争的过程中,将俘获的中原汉族人大批迁往东北内地。这样,许多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来到黑龙江地区,成为这里的居民。1956年春,在泰来县塔子城镇小学校园内发现了大安七年刻石。该刻石长23.4厘米,宽17厘米,厚3.6厘米,由青灰色泥炭岩制成。刻文为楷体汉字,可识155字,记有47名漢族人的名字。大安七年刻石是辽代汉族迁入黑龙江地区并在这里生活的最确切的历史见证。这些汉族人主要以农业为主,他们修河堤,开垦土地,种植庄稼,不仅把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传入黑龙江,也为辽代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