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艳秋
摘 要:本文从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现状探寻与分析为出发,结合当前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的重点,談谈如何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质量,并提出若干可供参考的管理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
公立医院是我国社会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肩负着社会公共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公立医院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运作资金和各项经费来源基本依靠国家财政与地方政府支持。加之公立医院为非营利机构的属性,因此,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滞后问题。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加速、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与完善以及随着社会生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疾病防疫意识也得到不断加强。由此,医疗服务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多样化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涌现。公立医院不再具有医疗服务市场垄断地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市场冲击正在影响着公立医院的当前工作及未来发展。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提升成本控制水平成为公立医院维持发展稳定性并在竞争中寻求更大突破的关键点。
一、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现状
公立医院其非营利机构的属性,相当一部分经费来源和资金供给出自国家财政补贴和地方政府支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公立医院管理工作重点往往偏向于医疗服务的升级及医疗项目开展质量提升。在内部管理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着力不多、关注不足。从而造成了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方面的诸多薄弱环节。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全面深入和医院管理重点的转移,医用材料成本管理公已经成为医院成本管理的核心之一,医用材料成本管理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成本控制效果。
就目前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医用材料管理缺乏分类及对应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医用材料是医院各项业务开展和医疗服务工作开展的最重要基础物资,但医用材料本身根据价值大小和用途的不同,也具有许多不同特点。例如,医用材料基本可分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两大类。成本管控也应当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规范。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公立医院在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成本管理区别化上推进较为缓慢,相应的管理规范也未能有效确立,从而制约了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其次,医用材料在采购审批环节缺乏行之有效的需求分析机制与严格管控,从而造成采购环节的诸多疏漏,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再次,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各科室缺乏成本管理的信息互通,从而造成财务管理与医用材料使用上的管理脱节,无法实现及时有效的成本控制与约束。最后,在医用材料成本管控的监督约束机制建设方面同样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未能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制度执行与绩效考评直接挂钩,以及未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过程监督和风险预警机制,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的不到位。
二、医用材料成本管理重要性与管理重点
1.加强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不仅是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同时对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履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医用材料是医院各类耗材的主要类型,是医院总体成本支出的重要构成。加强医用材料成本管理能够直接提升成本控制总质量,为实现医院业务开展和经营运作节能降耗做出贡献。其次,降低成本支出,能够为医院节约更多流动资金,从而让医院管理层能够利用更多结余资金促进医疗服务项目的研发及运作能力提升。再次,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直观降低就医成本,缓解病患及家属在就医过程中的经济压力,从而大大提升就医满意度。最后,公立医院作为具有社会服务性质的特殊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质量也能够为医院本身打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及公共形象,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康与积极的持续发展。
2.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的重点
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医用材料成本管理具体措施落实在多个方面。首先,要充分落实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的有效区分。其次,要针对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的不同用途及属性制定更加明确规范的成本控制制度。再次,要综合强化医用材料自购置到使用以及最终报废回收的一系列管理流程,并实现及时有效的过程监督。最后,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与约束,将医用材料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工作常态化,建立成本控制长效机制。
三、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措施
公立医院肩负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建设重要使命,同时也代表了医疗服务领域的发展方向。医用材料成本管理不仅关系着医院成本控制工作开展,同时也直接关系着整个医院的总体竞争力与社会形象。笔者认为,要切实加强公立医院医用材料成本管理,应当从管理对象准确界定、管理流程有效规范以及监督约束辅助机制建设等多方面同时开展工作。
1.严格界定医用材料成本管控对象
医用材料一般而言可分为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两大类,低值耗材多用于临床及更普遍医疗服务及项目中的卫生材料,如输液器、注射器以及其他医用手套、纱布等。低值耗材具有单价低但消耗量巨大的特点,因此,低值耗材从成本总量上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必要性。高值耗材使用频率相对低值耗材低,但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更高,如留置针等一般高值耗材以及用于种植、埋藏、固定、修复等一次性高值耗材。高值耗材数量较少,但单价普遍较高,同样具有成本总量大的特点。有效区分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能够确保成本管理更具针对性与合理性,便于医用材料成本总体控制质量提升。
2.建立完善医用材料成本控制体系
第一,购置环节,应当以财务部门牵头,全面调查及分析医院当前财务状况和各科室对医用材料需求的真实情况,避免医用材料购置的随意性。在购置审批环节,不仅要确定所购材料的使用方,同时也要将材料使用与具体科室的责任归属进行一一对应,避免后续使用及管理过程中问责无人。
第二,材料采购环节,应积极推行集中采购制度,在有效降低材料采購单价的同时,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的暗箱操作,提升成本控制与廉政建设工作质量。集中采购与集中申领,也能够有效约束各科室及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的医用材料使用数量及速度控制,防止无谓浪费造成的成本激增。
第三,针对高值耗材及大宗低值耗材的批量购置及后续运输,院方应当酌情购置运输保险,以转嫁在运输过程中因为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遗失及其他可能给医院本身造成经济损失的一切成本管理风险。
第四,医用材料在入库管理之前应进行再次的数量、规格、价格以及采购申请科室的复核工作。
第五,在材料申领环节,应当区别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笔者所在医院在笔者的强力建议下,对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具体使用的成本管控方面主要推行两种模式,低值耗材领用额度按所属科室本周期内的治疗总费用的一定比例配比领用,根据上一年度的此类材料的实际消耗量与治疗收入的比作为基础,再留出一定的空间确定今年的领用比例,对超过使用数量的现象要及时跟踪了解,寻找超出原因并问责相关科室及医疗项目负责人。高值耗材领用与限额配比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汇总允许收费的一次性高值耗材的实际消耗量,并以此作为领用依据,按照一对一原则进行领取,超出限额同样应当及时调查与分析,寻找具体原因和及时问责。经过近十年的管控,材料成本率逐年下降,且大大提高了全员参与的热情,
第六,医用材料均有使用期限,超出有效期以及在使用及保管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过期与损坏报废。过去,医用材料报废回收流程往往比较粗糙,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为了加强成本控制与规范化管理,在报废回收环节,也要推行严格复核和主要责任人会签存档制度,并定期召开医用材料报废回收管理工作分析研讨会议,排查当期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疏忽,不断强化此环节监管质量。通过有针对性的耗材领用规范制定,能够行之有效地降低医用材料成本,避免无谓的浪费及损耗,同时直接影响就医成本,切实降低患者的次均费用,为患者及家属节省医疗费用。
3.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信息互通
医院财务管理与各科室业务开展之间虽然存在着财务数据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但由于医院运作特点,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医疗项目及疾病防治等具体知识,从而无法有效实现医用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数据及时分析与筛选,进而留下诸多管理漏洞。所以,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以及财务人员医疗卫生及医用材料使用相关知识的集中教育与培训至关重要。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医疗人员也应当加强与医用材料成本管理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基本知识,提升工作过程中的成本管控执行力度与工作配合度。
4.确立内部审计与风险预警机制
内部审计对医用材料成本管理作用十分突出,所以,应当通过制度建设确立内部审计的工作独立性与权威性,并建立内部审计与医院高层管理的直接隶属关系,帮助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内部审计的评价结果应用上也要进一步实现报告编制规范化与整改意见合理性提升,并通过制定整改期限以及定期排查整改成效,确立内部审计报告及评价考核长效机制。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工作中,要充分强调过程监管,对低值耗材与高值耗材以及其他医用材料使用中的数据进行及时调查与更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成本管理失序风险的严重化扩大化,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张奕.基于ERP系统的医用高值耗材全程监管模式.中国医院,2015(3).
2.刘平安.医院控费应盯住高值耗材.健康报,2017(9).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