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继红
摘 要:从单位层面总体来看,通过完善内审工作机制、规范内审工作流程、增强组织独立性约束和保护制度,树立内审工作权威,规划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保障内部控制实施和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本文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相互关系;影响因素
一、概述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交互影响。广义上来看,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审计产生重要影响,决策层、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是单位治理环境中的三个独立角色;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也就是说业务控制和业务控制结果评价的岗位或部门是相互独立的,从而保证了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对单位经济活动做出独立评价;从内审工作效果来看,内控环境关乎内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同样,内部审计的作用是对内部控制诸要素的再控制,通过内部审计的鉴证咨询服务促进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内审工作可以监督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助力单位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首先,从业务层面来看,重点加强对内控信息系统审计、鉴证咨询服务的关注,尤其是咨询服务,内部审计通过建议、协调、推进等活动直接介入单位日常内控工作的流程过程中,对单位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活动改进、完善治理结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有效的内部审计沟通能促进内部控制活动高效运行,加强内部审计与单位管理层、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特别是与内部控制部门的沟通协调,以通过确认和建议功能的发挥,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最后,科学和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和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
二、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正确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创新的工作思路和理念、有效的内审沟通以及对内部控制评价客观性原则的把握,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内审工作的目标越来越具有防范性,内审的作用更多的是警示、内部控制和促进发展。内部审计倡导“宏觀着眼、微观着手”,要树立全局意识、创新服务,不断归纳总结出单位经济管理中的普遍性、关键性问题,为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提出预警建议。
内审工作的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创新为先导,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内审工作的内涵。内部审计工作不再只是要查找和纠偏的遵循性审计,还要站在单位决策者和管理执行层面的视角,关注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风险控制点和防范具体措施;树立审计工作的全局观,就是要从宏观层面着眼,用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和更前工作流程中发挥作用,不做“为审计而审计”的数字搬运和堆砌,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在工作的主动性方面,不断调整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在事前、事中把握跟踪审计的尺度和分寸,通过抓住关键问题,把跟踪审计做得更有实效;突出审计工作的重点,优化流程,审计关注点要“真实合规性”与“风险性、绩效性”并存,从财务收支入手,以岗位责任履行为重点,从政策法规和内控制度的执行、管理的成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将真实、合规性与风险绩效融为一体,落实内审工作的组织价值提升功能,实现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目标。
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尤其注重单位内部和外部机构以及人员的有效沟通,内部审计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包括与决策层、与被审计单位、与单位其他职能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有效的审计沟通能高效地推进工作,并且避免或减少内部控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错误和递减效应。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原则是全面性、重要性和客观性。其中,关于客观性是指结合单位的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行业特点,准确揭示管理中的风险,如实反映内控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一步来讲,内控缺陷的认定标准和内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应讲求适应性和相关性。实践中,在对内部控制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单位业务实际流程设计和运行情况,重点是关键业务和重点环节的岗位分离、审批授权和备案,以及明确备案要素和资料内容,使得内部审计评价结果的运用直接影响内控制度的设计、流程的优化、再造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
三、务实的内审职责和功能定位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要向单位业务工作参与者的角度转变,主动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内审工作定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能发挥。内部审计是单位经济监督部门,是单位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目标确立和组织实施必须始终围绕单位的核心任务。实践中,应当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PDCA工作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实现监督职能于服务工作中,服务工作于控制活动中的闭环管理。
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要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审计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以“问题导向”向“风险控制导向”的内部审计模式转变,全过程审计监控,逐步扩大审计作业链,丰富审计工作内涵。
具体要把内审工作“机制化、程序化、规范化”,实现内审职能的发挥。首先,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定,将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各个领域的制度层面体现出来,为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奠定基础,同时,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单位经营管理的具体流程和关键环节之中,使内审工作也成为单位重要流程中的必经环节,通过“控制”手段达到为单位经营管理服务的目的,同时,规范内部审计的目标、范围、工作流程与方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内审队伍建设是内控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
内审队伍建设是内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的推动力量。内审队伍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执业操守、专业执业技能胜任能力、执业认知和执业认同
1.不断强化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内审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前提保障,它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价值观、职业操守、职业进取和精神视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国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内部审计具体规定中都有要求,其中价值观体现在内审人员的行为动机与方式上,包括正直诚信、责任心;职业进取是内部审计人员追求自我学习与成长,具体表现为持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持续接受后续教育、积极主动接受变革、利用专家的帮助等主观意识;职业操守指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原则与规范,包括独立性、客观性、保密原则、职业谨慎原则等。
2.接受专业岗位业务技能的后续教育
内部审计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内审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包括审计新知识、新技能,相关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知识,计算机业务技能培训等。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内审人员的知识面要尽可能开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熟悉所处的行业状况,本单位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找到着力点。
同时,注重开展内审后续教育及培训,不断更新知識和完善自己。通过向专业人员学习新出现的审计方法与审计理论,了解更多的单位经营状况与外部行业资讯,相关业务知识,积极参加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提供的学习机会,及时了解国家宏观政策法规,与同行交流,借鉴经验,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讨论,丰富实践经验,这些都可以全面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3.提高内审工作的职业认知水平,培育职业自我认同的能力
内审人员通过评价、监督和咨询等服务工作,在处理单位内部的各种复杂利益关系或工作关系中,常常需要面对利益和矛盾的焦点,特别是重大审计问题,可能会面对多方面的干扰或质疑,这时,内审人员的心理会受到一定的挑战或压力,如果没有一定的职业自我认知或职业认同能力,同时没有得到组织公正的调整,势必降低内审工作质量,从而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直接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和坚强的意志,具备稳重、冷静、踏实、细心的良好心理素质,敢于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压力,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在纷繁复杂的审计工作过程中做到以诚相待、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谦虚热情,坚持原则和基本立场,讲求说话分寸,努力把握反映问题的方式、范围和程度,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要解决问题而不能激化矛盾,这样也有效控制了审计工作风险。
五、结语
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工作思路和理念、有效的内审沟通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力求务实的内审职责和功能定位,是对单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内审队伍建设是内审工作质量的前提保障,也是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从单位层面总体来看,通过完善内审工作机制、规范内审工作流程、增强组织独立性约束和保护制度,树立内审工作权威,规划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是保障内部控制实施和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