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芳
【摘要】近几年来,教育逐渐成为博物馆的首要文化职能。博物馆不再以单纯的教育平台而存在,而是为青少年提供校外学习机会的场所。当相关部门意识到博物馆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各大博物馆先后实行免费开放的政策,对应的博物馆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个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工作呈现出途径多样、覆盖广泛化、内容丰富化的趋势。博物馆除了需要承担管理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之外,还需要负责其相关文化遗产的传播,以多种方式开展社会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华古代文明,起到净化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作用,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尤为明显,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社会不良风气,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信念。为此,需要将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作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05年,博物馆的创始人就曾提出这样的观点“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庶使莘莘学子,得有听观摩研究以辅益学校”对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做出了明确的诠释,认为博物馆需要发挥出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为学生提供学校之外的学习平台。而1990年,美国的博物馆对其自身做出了定义,认为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就是教育和为公众服务。2006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更是将主题确定为博物馆与青少年,可见,博物馆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也成为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2015年推出的博物馆条例中也明确指出,博物馆应该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历史活动的文明和产物进行保护和收藏,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条例中将教育放在了首位,可见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是以教育为主。在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升华,社会上各个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将青少年教育作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就目前来讲,我国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三者共同关系着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其中家庭教育关注的是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而学校教育是针对文化知识的培养,社会教育则承担着青少年思想和观念方面的教育,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角色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教育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体验和了解社会发展的平台,一般而言,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要大于校园教育。
而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需要具备传播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能力,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水平,将此作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社会发展而言,青少年是作为发展的储备力量而存在的,这意味着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进程。为此,在博物馆教育中需要将青少年作为教育的重点,调动全部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由于人们对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我国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博物馆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责任也随之显现。博物馆的社会职责已经从原有的收藏、展示和研究变成了公益化的教育单位,为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历史资源,并且以多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加深青少年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创新青少年教育工作思路
就博物馆的社会职能而言,它不仅承担着收藏、展示和传播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作用,还是为青少年提供学习资源的重要场所,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博物馆教育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可以说,博物馆已经成为除学校之外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截止到目前,国外的很多国家已经将博物馆教育与校园教育相结合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一些自然科学和历史课程中均引入了博物馆教学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将此类课堂直接设置在博物馆中,让学生直观地接触学习的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博物馆中陈列了历史上多种文化珍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备鲜明的历史色彩和民族特色,为此,承担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通过为人们提供观赏服务和讲解服务来进行文化传播,对社会发展和历史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所蕴含的多种文化知识和历史文明可以为青少年提供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博物馆中所陈列的物品多种作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青少年过早了解,为此,各个博物馆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之后,根据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了保证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合理性,需要对青少年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兴趣进行了解,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将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融合,旨在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现代化的手段表现传统文化可以为青少年带去一定的感官冲击,提升青少年对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创新教育工作的思路,真正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一)根据青少年群体特点,改变教育工作的被动性
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到博物馆接受教育的质量,避免形式化,云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做好青少年参观的前置教育引导工作,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德育、智育和美育。在学生参观前,先向学校寄发与参观内容有关的宣传资料或展览内容简介、活动邀请函等,有针对性地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知识铺垫,使学生带着问题来参观,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其接受教育的质量。
与此同时,还配合省科技厅,全面开展“送展览进校园活动”,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展览、数字展示品送到学校展出,并配有专门的讲解队伍为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馆里的教育工作人员与学校老师相互配合、交流沟通,老师会将学生的感受和要求反馈给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人员,共同做好参观前的引导和参观后的总结工作。
(二)挖掘博物馆资源,采取方式多样的教育手段
在过去,青少年之所以感到参观博物馆缺乏趣味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博物馆的类型单一、陈列手段雷同、展览及讲解刻板、乏味。近年来,各个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手段。通过举办或引进精品展览加强省际、馆际之间的交流,高档次、高水平的展览能够极大地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储备,开阔他们的视野,如2016年10月27日云南省博物馆引进《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古罗马精品文物展,针对这次国际大展,我馆特别设计的教育活动“我眼中的古罗马”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收到了来自于全省16家学校的500余篇参赛作品。2017年3月24日云南省博物馆引进《神秘非洲——中非珍稀面具艺术展》,非洲面具展览配套青少年教育活动——Africa Show非洲小剧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配、扮演不同角色,例如斑马、大象、兔子等,以活动为契机,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一幕舞台剧。2017年7月22日云南省博物馆引进《骁腾万里——中国古代马文化展览》,为配合展览,我馆特别推出“天马行空”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千余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们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三)树立品牌意识,特色活动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
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应体现出亲切、和谐与自然,只有通过特色活动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朋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品牌,才能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这就要求博物馆自身不断创新,打造品牌活动,开辟青少年教育的广阔空间。国内各个博物馆都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各种活动,重视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开发“云南文物故事漂流瓶”,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把云南文物故事送到山区学校,让山里的孩子了解云南文化。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接待特殊群体师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定制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的“你说我猜·听描述猜文物——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相关历史知识竞答大赛”。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强化云南省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如每周开展“科普小课堂”,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满足青少年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结语
云南省博物馆通过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培养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树立了博物馆在青少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保持了持续的活力和吸引力,已成为深受青少年歡迎的社会教育阵地。
相信,博物馆有其特有的馆藏和情景优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这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博物馆将和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馆校合作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博物馆,从而达到向青少年传播优秀文明、提升其文化素养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0).
[2]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
[3]王莹莹.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素质[J].博物馆研究,201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博物馆条例[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