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14 10:51黄晓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声乐教学中职院校

黄晓琳

【摘要】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对学前儿童进行声乐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中职院校在培养学前声乐教育人才时存在准入门槛过低、授课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对中职生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改善声乐教育现状、提高学生在声乐教育中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培养专业能力突出、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声乐教育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声乐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职生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已经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受到普遍重视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职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声乐教育是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音乐鉴赏和音乐技巧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音乐表现力,因此,中职生声乐教学要重视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中职学前专业的准入门槛低,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声乐课程以大班化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单一、陈旧,导致学生无法接触专业的声乐知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合理的中职生声乐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音乐涵养不足,难以在学前教育工作中体现专业能力,影响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推进中职生声乐教学改革,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予以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注重实践和参与的声乐教学新形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稳定价值观的新型学前教育人才。音乐是没有障碍的语言,也是交流情感的重要工具,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内涵、提升学生气质,也能够培养其专业技能。

二、中职生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生生源素质差异大

随着高校扩招和中职院校招生制度改革,学生入读中职院校的条件更加简单,相关研究指出,现阶段中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三种: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无法达到高中录取要求的学生、学习成绩极差且没有学习意向的学生,其中第三类学生在中职院校生源中占据较大比例。这类学生价值观不稳定,对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学习态度恶劣,不愿服从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师教育,容易引发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现象,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也存在这一问题,生源来源复杂,基础素质差异极大,给课堂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部分学生在入学以前并未系统地接受过声乐练习,甚至对音乐毫无兴趣,只是为了在毕业后谋求一个工作岗位而学习声乐。作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岗位要求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富有爱心和耐心,在音乐领域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但中职院校整体生源素质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学生厌学、偷懒问题严重,对音乐缺乏理解和爱好,严重阻碍声乐教学计划的实施。

(二)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落后

中职院校在声乐教学考核上过于呆板和单一,学生期末考试压力过重而失去学习情绪,进而导致整体教学效率低下。一方面,中职院校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仍维持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教师是声乐课堂的主导者和决策者,造成学生能动性被忽视,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让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理,忽视课堂日常练习,在考试前集中精力背诵即能通过考核,进一步消磨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另一方面,大班化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师仅能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和提问,无法融入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理论体系。课堂人数过于密集,导致实践环节难以开展,学生缺少在课堂上提问、交流和练习声乐技巧的机会,长期以往,造成学生对声乐教学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相关调查显示,仅有26%的学生因为想从事声乐学前教育工作而选择这一专业,其余74%的学生是在对声乐知识毫无了解的情況下选择这一专业,大部分中职生对声乐课程的理解停留在张嘴唱歌的层面,对发声、共鸣、咬字等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本身专业基础薄弱,加之课堂教学内容无趣乏味,缺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学生更不愿、不敢主动探究和学习。

三、中职院校改善声乐教学现状的建议

(一)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学前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全国已有幼儿园25.5万所,在园人数超过4600万人。在开放二胎政策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事业将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思德品质面临新要求,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摒弃无基础入学传统,确认入学的学生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且有能力完成学前教育任务。吸收借鉴素质教育理念,树立学生本位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教师在声乐课堂中的角色应从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监督者,在规定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前提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课堂发言,提供课堂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逐步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发展中职声乐教育,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牢固确立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地位;根据中职生源素质特征形成相应的教学思维,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和音乐基础知识教育比例,着力改善学生声乐基本理论缺乏的问题。

(二)推广微格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营造精简、可控的教学环境的系统方法,其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目前,中职生声乐教学课堂以集体课为主,一个班由30至40人组成,教师仅能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个体学习情况,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导致学生所受约束不足而出现消极厌学、蒙混过关等不良行为。改革原有授课模式,推行微格教学,能够对学生主体进行分类,按照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划分班级,将大班调整为10人左右的小班,以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积极性。

除此以外,建议中职院校调整声乐教师队伍,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采用外聘方式,从其他中高职院校或社会音乐机构中聘请富有实践教学经验的声乐人才,以多元的教师类型提升声乐教学水平。教师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根据学生性格特征进行个性化教学,在讲解课本知识之外带领学生鉴赏声乐作品,以平等姿态和循循善诱的态度引导学生对音高、唱法、流派、发展历程等专业知识建立理解。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视野,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声乐技巧和与声乐有关的历史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音乐,陶冶情操,建立积极向上的审美理念和勇于尝试的钻研态度。

(三)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循序渐进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启发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课堂中不应该被学习任务驱使而被动接受知识,应该主动深入专业领域进行思考、探索和掌握。中职院校应该结合学前专业教学经验对声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新声乐教材版本,尝试运用教师自制课件进行差异化教学,制定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的授课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除课本教材外,可以增加多媒体教材和作品案例的比例,定期开设作品鉴赏和评论课,鼓励学生将声乐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一首歌曲,中职声乐课堂可组织学生鉴赏该歌曲并开展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对《采蘑菇的小姑娘》歌曲背景、演唱风格、情感表达、声乐技巧等知识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掌握作品声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演唱和试教。采用理论讲解、作品分析、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中职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了解专业特征和要求,调整自身学习状态以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完整的声乐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针对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应建立师生互评环节,在教师和学生间形成双向监督,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一方面,应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形成工龄、业绩、学术研究、学生评价、行业互评为一体的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参加科研研究和学术论坛,不断提升执教水平;另一方面,由综合管理取代应试考试作为中职学生的课程考核方式,取消期末考试,增加期中和期末考评任务,从学生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完成度、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等层面出发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师生互评机制能够对教师和学生形成适当约束,减轻学生应付考试的压力,增进其对声乐知识的真正兴趣,促使学生在相对自由、活泼的课堂氛围中探究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

四、结论

声乐课程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纵观我国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现状,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是现存主要问题,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制度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中职生聲乐教学质量的措施,树立学生本位意识,改革声乐教师队伍,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授课方式是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举措,在重视教学内容的同时完善考核和评价机制是中职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相长,“动”“静”结合,以进取精神贯彻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新时代教育工作中应有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笑颜.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实习实训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154-155.

[2]王艺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黄河之声,2016(3):39.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声乐教学中职院校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