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瑞 赵敏
【摘要】山西大同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引发了众多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不同理解。本文从大同城墙修复的材料与技艺、形态与设计、用途与功能、精神与情感、法律与保护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大同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的实践应遵循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在现代功用方面有所突破。
【关键词】大同古城墙;修复;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古城保护与现代规划的关系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各地的古城保护中,梁思成与陈占祥的‘北京规划是古城保护的典范。”[1]虽然“梁陈”的“北京规划”并未被实施,但此方案所折射出的思路、方法与理念,成为了当代中国古城保护的代表性思路。
2008年,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做出了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做出了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议,同时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这也充分印证了梁思成先生超前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正确性,这也是“梁陈方案”目前为止在中国唯一的实践。至此,大同这座千年古城的保护与复兴迈出了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大同古城的保护与修复这项浩大的工程从一开始便质疑不断,原因首先在于修复、重建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修复大同古城;其次,在于在保护与修复工程中既遵循着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同时又有所突破,就像大同古城东小城、南小城未能原址复建,这是在经济社会众多因素比较,各个要素的利与弊权衡之下的结果。
一、材料与技艺
大同古城墙修复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修复前期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收集、信息整理、调查研究;而后,文保、规划、环境、工程、材料、旅游等多方面的专家参与古城保护的相关论证;最终,在修缮与复建中,采用原始的工艺技术,选取原来的建筑材料,遵循原有的建筑形制,保存原本的建筑结构。
大同城墙修复中城墙砖采用传统技艺手工烧制,城墙的各个城楼、望楼皆为实木砖瓦复建。在城墙夯土无任何遗存的部分及各个城门、瓮城墙体采用钢骨水泥框架结构,引发世人的争论,不少专家学者指责为“文物造假”。但笔者认为这是大同城墙修缮方法的全新尝试,应值得肯定。
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于古城墙夯土遗存几近全无的部分,采用此种方法的同时并未破坏夯土保存较为完好的部分,相反为城墙原有土体结构起了更好的支撑与保护作用。
其次,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大缩短了城墙修复的工期,并且此种结构强度高,硬度大,技艺成熟,有效地促进了大同城墙整体、全面的保护与修复。
第三,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后续大同城墙的再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与现代化支持。如,和阳门及东瓮城建设成为了和阳美术馆,用于举办各类大规模的艺术展览;永泰门及南瓮城成为了大同各项大型展览、文艺汇演场地;武定门及北瓮城成为了中国雕塑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以雕塑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东厅东端及西厅西端展示了大同城墙的土体结构(北魏、辽金、明清三层叠加)。
二、形态与设计
大同这座千年古城经历了魏都平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辉煌之后,虽然历经数次战火的浩劫,但绝大部分的古城墙夯土遗址保存完好。在2008年大同古城墙修复之前,主城墙夯土有6000余米完整,占大同城墙总长度7240米的70%以上。[2]
同时,诸多文献对于大同古城的详情都有极为详实的记录,如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在实地考察、测绘、拍摄后所做的有关大同古城及其古建筑的报告;1934年冰心、郑振铎等作家考察大同的文物古迹所写的纪行散文;1951年中国文物事业局局长郑振铎率领的文物勘察团撰写的晋北地区文物考察报告。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珍贵的老照片,如法国汉学家埃马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907年拍摄的系列大同古城的照片等,这些都是2008年大同古城墙保护与修复工程所参考的重要依据。
三、大同古城墙的再利用
大同古城墙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显然已不复存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同曾经是中国的“煤都”,随着煤炭消耗日益降低,全国上下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大同这座老工业城市亟须转型发展。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片土地所拥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古城墙进行合理开发。
在旅游业日益升温的今天,修复后的大同古城墙在经济方面最大的功用就是作为旅游景区。从2008年启动古城墙修复到2016年11月大同城墙的全面合拢,大同城墙景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规模;2016年1月25日大同城墙景区通过国家标准化景区相关考核,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2016年8月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大同成功召开,大同市政府做出了大同古城墙对中外游客免费开放的决定,2016年9月1日起已開始实施。据统计,短短两月时间登临城墙游客数已突破40万人次。[4]
在城墙内部展馆设置上,东城墙和阳美术馆自开馆以来陆续引进高规格、大规模、创作技术水平一流的美术展览,如国际雕塑双年展、国际壁画双年展、云冈石窟雕塑展等。南城墙永泰门瓮城成为了大型展览、文艺汇演场地,如每年度的中国大同云冈恒山旅游节、中国大同国际车展、中国大同古都灯会等。2017年春节期间的中国大同古都灯会是大同古城墙合拢后的第一次灯会,为期一个多月的灯会共吸引国内外游客105万人次,400余家国内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有力地推动大同灯会走向中国顶尖水平。[5]
北城墙中国雕塑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专业以雕塑为主题的博物馆,以古城墙为依托,为大同打造成为文化之城、艺术之都、朝圣之地提供了更好的平台。2017年9月5日,大同城墙景区在体制改革后归属大同文旅集团统一管理,随即开展了农耕文化展示馆、古代工匠展示馆、粟黍农耕苑等展馆。2017年11月28日,大同古城墙商业运营试点——南城墙“登城茶楼”盛大启幕。
大同古城墙是战略防御的手段、民族交流的平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随着大同古城文化旅游格局不断充实完善,大同城墙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商业化运营大同古城墙,让古城墙的城楼、角楼、望楼、箭楼和墙体内的所有空间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今后,大同文旅集团将会继续依据古城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布局,在古城墙的项目建设、内容开发、形象塑造、市场营销上加大投入力度,并对城墙上的现有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合理改造,达到经营的标准与要求。所经营的项目都将立足于大同地方本土文化特色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展览、展示与销售相依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大同本土文创展览、陶艺体验、地方特色小吃、书画魏碑展览、书咖茶吧等,聚集丰富的业态和参与互动强的项目,让大同古城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四、精神与情感
2008年开始的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复兴工程,历时8年之久,浩大的工程点燃了大同人民内心失散已久的对这座城市的希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离不开当地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大同古城墙的修复更是如此。
在声势浩大的名城复兴中,大批老旧楼房、平房的住户们迁入了新楼房,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稳步提高;曾经的大同市中心“西门外”红旗广场现已变成西城墙瓮城;红旗广场南边的邮电大楼已成为每个大同人民心底深深的记忆,楼顶的大钟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已被妥善保存在东城墙和阳门广场南的平城记忆馆内;位于红旗广场北面的仿人民大会堂建筑“大同展览馆”由于属于大同市建国后具有典型代表的历史建筑,意义重大,不能拆除,从而用平移的方式更好地保护,避免与西城墙修复相矛盾。历经数月的分解、旋转和平移之后由原来的坐北朝南变为现在的坐东面西,这一浩大工程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史册。大同城墙高高屹立,周边护城河环绕,绿树成荫,已经成为了全新的城市名片。
“一轴双城”规划的实现,名城保护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力。这些巨大的变化唤醒了大同人民心底深深的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每个人都是城市的代言人,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每个人都爱这座既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又有强劲生命力的城市。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越来越多的本地学子毕业后愿意回到大同,建设大同,同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异乡人在这座城市立足扎根。
参考文献:
[1]张腾辉,周奇.中国古城保护和更新中的历史根脉[J].探索与争鸣,2013(5).
[2]安大钧.大同对古城古建保护与修复的探索[N].山西日报,2014-09-09.
[3]赵志成.大同城墙上榜国家4A级旅游景区[N].山西日报,2016-01-27.
[4]史涌涛.2016年大同古城保护各项工作全面推进[N].大同日报,2016-11-26.
[5]朱舒琪.2017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圆满落幕[N].大同日报,2017-02-20.
作者简介:李小瑞(1984-),女,汉族,山西怀仁人,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赵敏(1994-),男,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