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林恺 韩宝娜 金鑫
【摘要】淮河之畔,淮畔幽兰。安徽花鼓灯文化历史久远,在民间舞蹈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艺术本身的不断汲取,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不断交融。传统文化的削弱、传承主体的高龄化趋势、受众的传承客体的不断缩小等问题亟待解决。伴随着时间流逝,诸多非遗文化逐渐被当今时代所淡忘。面对此种局面,采用新时代的设计手法赋予这种古老文化全新的活力,融合現代人的审美视角,用新的设计手法进行艺术再创作,呈现一种新的视觉形象。
【关键词】花鼓灯艺术;新视觉形象;传承方法;文创产品;新媒体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这个广阔的大地上,产生了许多独特的地域习俗和地域文化,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特色的的文化,在淮河流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备受关注。
一、花鼓灯文化的现状与结合新媒体传播的认知
(一)花鼓灯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多种文化进行不断交融,而人们对中国传统的理解却很表面,对传统的中国文化表现出冷淡;相反,对于其他别的文化,却掀起狂热潮。这不能不引发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所留下的精华是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如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无法脱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花鼓灯艺术作为淮河流域标志性的特色文化精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文化是淮河流域文化的代表,但其普及度却远远不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新时代要求,就花鼓灯文化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要传播人年纪增长、传播形式过于单一、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花鼓灯文化已经举步维艰,迫切需要增加新的传播方式丰富花鼓灯文化。
随着文化的变迁,花鼓灯艺术这种传统文化生存环境遭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现存仅有的几位花鼓灯民间艺术大师都年岁已高,冯国佩、陈敬芝等花鼓灯艺人相继离世,还有像著名鼓手“老蛤蟆”常春利等花鼓灯表演的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给本来单一传承的花鼓灯表演艺术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表演的影视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对于花鼓灯表演来说即兴表演性和自娱性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特点,而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二)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符合时代特点
当今的人们讲究“速食主义”,人们认真了解一种文化的情况已经不多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传媒,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人们,慢慢地开始了解一个文化。新媒体技术的融入,以一种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传统文化,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展现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与新媒体融合,摒弃传统文化中糟粕的部分,积极打造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传统文化品牌,才能构建起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形势的社会价值观。[1]
传统工艺通过与当代艺术、当代设计的深入互动、平等合作,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国际文化舞台,展现中国的文化形象,[2]这符合中国当今的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二、分角度解析花鼓灯的形态
(一)从人物角度解析花鼓灯特点
花鼓灯班子一般由兰花(又称“腊花”)、鼓架子、锣鼓队、演员、灯头、灯混子等角色构成(如图1所示)。除此之外,花鼓灯的演出出场顺序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图2所示)。
(二)从道具角度解析花鼓灯的特点
与诸多民间舞相比,花鼓灯艺术的表现道具众多,如绢花、岔伞、叉子等,舞蹈在其中占较大比重,需要道具的配合,使其在舞蹈特点中具有北方的刚劲古朴,又有南方舞蹈的灵活秀丽。
(三)从服装角度解说花鼓灯的特点[3]
三、新文创产品设计手法与花鼓灯文化具象融合
(一)文创产品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近些年,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随着品质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的诉求与日俱增。文创产品作为文化消费的主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重视,[4]但当今国内的文创产品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3.1.1新时代文创设计手法
1.注入情境法
注入情境法是注入文创产品设计灵魂的方法之一,在设计研发过程中,以用户为研究对象,以客体需求为用户导向,融入可视化或可触化的交流模式,研发者营造产品使用情境,在设计研发过程中,通过不断用模拟第一用户体验的方式。不断引导产品研发人员从用户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文化产品的设计成熟度,达到符合当代消费者使用和欣赏的心灵产品。
2.造型传递法
设计师用独特的想法与灵巧的设计手法打造别样的产品,与达到传递文创产品的功能性、情感性和其潜在的内涵。
3.模拟特征法
设计师运用仿生学设计,直接模仿生物的特征或者取其部分特征,以增加产品的独特设计,丰富其内涵。
4.产品引导法
用新事物不断引导消费者,使其对产品的多种方面衍生新的意义,从而产生消费者自主创造的新想法,这些新想法又促进消费者与创新产品一种新的媒介。
(二)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转化思路.
1.解析特点、具象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地方都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哪怕一个建筑,一个器物,而花鼓灯就是淮河流域孕育出的特色文化。
花鼓灯表演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舞蹈,花鼓灯表演中舞蹈分为“大花场”“小花场”“盘鼓”各个名称具有不同的表演方式。花鼓灯舞蹈的核心部分是二至三人即兴表演,具有人物、情节设计的小舞剧,称为“小花场”,集体表演的情绪舞是“大花场”。
具有造型艺术特征同时充满舞蹈、技巧表演、武术等特点称之为“盘鼓”。
花鼓灯歌唱部分称为灯歌,多由“鼓架子”和“腊花”对唱和独唱,即兴表演性强。
2.提取内涵、抽象传达
花鼓灯舞蹈作为一个集体表演项目,其演出群众基础特别广泛,尤其是广袤的淮河流域。广大群众以花鼓灯舞蹈作为一种健身项目,花鼓灯舞蹈多种多样,兰花舞是广大群众的首选,花鼓灯舞蹈意义丰富,如今,花鼓灯表演已经成为人们喜庆节日文艺表演的重要演出部分。
创作中,以传统工艺资源为重点,开展战略性、生态性、生产性和创意设计研发,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传统工艺样式,以传统工艺文化资源转化当代设计语言,以品牌设计转化传统手艺代工,在设计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5]
我们汲取了花鼓灯经典场景中的布置,运用任务场景抽象化,将其转化为一种动漫形式的形象表达,以动漫人物的视觉形象传达新的含义。动漫形象也可以单独衍生为文创产品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孟文瑶.浅谈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发展策略[J].视听,2017-10-21,三(二).
[2]鲁元珍.传统工艺如何传承创新[N].光明日报,2017,7(15):12.
[3]谢克林.中国花鼓灯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2).
[4]王晓易.文创产业前景可期 发展不均衡现状待改善[N].中国企业报,2017-10-10,23:16:6.
[5]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重在设计创新[N].人民日报,2018-05-06 14:24.
作者简介:国林恺(1998-),男,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本科在读,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国林恺(1998-),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在读,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