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审美素养养成与提高策略浅谈

2018-05-14 10:51曾健伟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小学策略

【摘要】审美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研究领域,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审美素养养成的启蒙阶段。因此,笔者在对本校中年级段学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和提高。现将一些收获分享给广大读者,期望一起探讨、一起成长。

【关键词】小学;审美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审美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素养,才能正确地解读图画,构思图画和创新图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中年级段学生,在图画解读、审美素养作为课堂常规,常抓不懈,进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能够自己设计出积极向上、阳光新颖的图画。而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需要我们教师去分析总结,找到解决策略与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成长。

一、审美教育过程中的阻力与困难

(一)学生审美水平的不平衡

小学中年级是一个转折期,作业量和知识量都比低年级有明显的增加,同时受其自身发展水平的快慢制约,再加上其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因此,通过学情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具备的审美素养基础呈现不均衡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找到最大的公因数进行教学设计与规划,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素养。

(二)生审美偏好不一样

与低年级不同,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审美偏好。通过对学生审美习惯的分析统计,可以看到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男生喜欢蓝色或者黑色,绝大部分女生喜欢红色或者粉红色。而通过对其美术作品分析也可以看到,在图画填图颜色方面,男生喜欢蓝色,女生喜欢粉红色,这就说明,中年级段学生的审美素养受其阶段性发展有其自有的特點。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颜色的对比、颜色的使用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孩子们养成正确的审美素养。

(三)学生审美感知的途径不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审美感知途径不一样,比如有部分学生喜欢听取教师的讲解,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正确的美感体验。而有的学生喜欢自己观察,通过对不同图画的观察模仿来获取自己的美感体验。也有部分学生喜欢亲自实践,在自己的亲自实践中获取美感体验。审美感知途径的不一样,带给教师的就是教学成果上的困难,因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他们不同层次的感知来进行小组合作提高。

(四)审美体验环境欠缺

笔者通过对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调查总结,发现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缺乏审美体验的环境,他们审美体验的环境大多发生在美术课堂上。因此,笔者通过学校建设规划顶层设计环节,构建了校园美术文化建设,开展了摄影展、图画展等多形式的美术作品展,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的机会与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二、审美素养培养与提高的策略方法

(一)课题引领,做好评价分析

课题研究,就是将审美素养教育作为课题来研究。借助课题,组建研究团队,让学校美术老师都来参加学生的评价分析,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发展水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专门针对小学中年级段设计了课堂表现评价表,设置了“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二大类。“表达能力”用来记录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表现能力”用来记录学生画画技能表现情况。一学期下来,组织课题老师们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并针对不同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学生也明白自己每周每月的不同发展情况,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发展水平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笔者坚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研讨、每一次教研等学习机会,让自己在理论、理念上符合现在的教学要求。通过一次次学习,确定所教学生所处水平最需要学习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计划。

在课题引领下,做好学生的评价分析,把学生审美水平不均衡的现象统一到有目的的评价体系上来,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和进步,逐步达到整体审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课程设计,引导正确审美

小学中年级的男女生对色彩的偏好,跟其自身性别认识有关,也是学生阶段性发展的自身特点。

如图1是男生的画,图2是女生的画,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男女在色彩审美上的偏好,如果不做色彩上的引导,他们将很难对自然色彩进行客观观察,从而在审美素养上就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在课程设计上,就将色彩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从自我的主观色彩偏好中逐步走向自然色彩的正确审美中来。如小学美术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厨房交响曲”,笔者会将色彩教学贯穿到真个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炊具、餐具、水果和厨房用品的本身固有的色彩,然后才在物体本身色彩上进行冷暖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避免男女生由于自身的主观偏好形成的用色情况,而且,整个单元的系统的训练,可以让学生逐步进入正确的审美上来。其次做好学情分析,在学习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客观、科学的学情分析,获知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学习状况,对学习目标进行二次调整。有的放矢,新的合适的学习目标的确认,就是学生在本学期或本学年内达到的学习水平,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规划才能让学生喜爱并接受,才能帮助学生健康积极地达到学习要求。

(三)小组合作,提高审美感知

小学中年级学生审美感知的差异,主要来自低年龄时强烈的自我表现带来的差别。如果将不同感知途径的学生放到一起,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如意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使用小组教学中,小组分组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分组。让感知类似的学生共为一组,在学期中段的时候,根据半学期以来的上课情况,进行第二次分组,在总体上让小组内的学生在感知水平层次上差异不会太大,彼此才能更好地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促进,才能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及体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做好总结反馈,引导学生发表正确的观点与看法。相同获取渠道、感知渠道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将会带来学习效果的倍增,同时小组间的交流聆听,则会带来学习体验上不一样的收获,同时学生的审美感知也会获得大幅度的提高。

(四)学校规划,打造美育环境。

学生任何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学校整体方面的努力和规划。因此,笔者积极与学校沟通,充分利用行政例会、教师大会,借助学校规划平台,将学生审美教学计划与学校规划相结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健康的学校环境。如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学生喜欢的色彩,让学生有愉悦的审美体验。学校每层楼都有一个开放式书架,笔者就会要求在书架的设计要有美感,同时要求每个书架要有三种颜色来体现。这样,学生在每天的看书同时得到审美的熏陶。再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笔者会将学生的美术作品和经典的美术作品为主,装饰到校园的庭、廊、柱上,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能得到审美的体验。通过学校规划的顶层设计,打造以美育人的环境,大大增加了学生审美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小结

审美素养的养成与提高,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需要广大美术教师不断努力,不断钻研,不断超越自己,去帮助和指导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精心教研、静心教育,构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审美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作者简介:曾健伟,男,汉族,广东省兴宁市,副校长,本科,珠海市香洲区甄贤小学,研究方向:小学德美育对孩子的影响。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小学策略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