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娟
[摘 要]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领域已经开始应用相关技术,但是,在各方面限制作用下,工业控制中无法全面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难以提高技术应用成效。因此,电子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将电子工程技术科学应用在单片机中,以此提高其运行能力。
[关 键 词] 电子工程技术;单片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242-01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其是世界开启新时代模式的重要内容。刚开始应用的计算机,其各方面性能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不过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其性能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并且还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的出现就是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突破,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与单片机有着非常大的联系,而随着笔记本电脑功能的不断完善,单片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把电子工程技术与单片机相结合能够使单片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提高其应用价值。
一、单片机分析
我国最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时候,计算机的体积过大,性能也比较单一,只能支持实验室工作,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难以应用在其他区域中,在实际发展中,笔记本与其他电脑研制而成,但是,计算机结构的体积仍然很大,无法满足电子工程系统的运行要求,在此期间,人们研制开发了单片机,并针对相关工作要求等,将控制器与储存器系统融合在一起,可以转变传统的人机交互形式,发出特定的执行任务指令,在自动化控制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单片机插在面板中,但是,由于单片机插脚的使用次数较少,不能对控制程序进行更换处理,受到研制的影响。因此,人们使用的单片机只能开展在线写入工作,无法满足其实际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然而,科学技术起步时间比发达国家晚,尤其在单片机应用中,无法提高技术水平,其单片机的设计与制造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保证其先进性。且我国在单片机的使用方面,还在依赖其他国家的进口,或是购买其他国家的版权,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与控制,难以科学选择单片机的设计与开发方式,导致电子工程建设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科学应用单片机,发挥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作用,逐渐提高单片机使用成效,创建专门的处理器系统,自主研发单片机等微型计算机,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具体的技术应用
(一)通信设备中的运用
当下,随着单片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通信设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我们常见的手机、列车等,在通信设备中使用单片机,需要在其内部设置一个独立的通信接口,通过这一接口来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互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单片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此外,将单片机应用在通信设备中,还能够为计算机网络数据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在通信设备中应用单片机,能够使电子工程技术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串行通信方式中的运用
在进行通信设备应用的时候,通信设备会具备信息交互能力。而在信息交互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交互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并行通信,一种是串行通信。而采用串行方式来进行通信设备信息交互的时候,会按照同步或者异步工作形式来实现信息交互。异步串行通信进行时,会通过单字符的传送来实现数据显示。
(三)智能仪器仪表方面的运用
信息数据在非同步情况下传输的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时钟模式来达到信息数据传输的目的。因为单片机的体积比较小,所以智能仪表成为了最为流行的电子设备,智能仪表在应用单片机后,不仅能够使仪表变得更加小巧精致,还会对仪表的测量方式作出一定的改变,且灵活性也比较强。此外,将单片机应用到智能仪表中后,能够实现仪表的智能化、自动化,使那些传统的半自动仪表逐渐淘汰。由此可见,单片机促进了智能仪器仪表的发展,提高了智能仪器仪表实用性。
(四)现代工业中的运用
現如今,随着我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现代化工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生产速度也在持续加快,而仅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来进行现代工业生产,不仅不能保证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也会大幅下降。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设备中应用电子工程技术单片机,则能够使生产设备具备自动化、智能化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还大幅减少了人力资源使用,减少了在人力方面的资金投入,使企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将电子工程技术应用到单片机中,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针对相关工作要求等,对电子工程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提高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水平与合理性,促进其向着自动化的方向进步。
参考文献:
[1]武珂羽.浅谈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6):149-150.
[2]贾晓杰.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J].通讯世界,2017(20):106.
[3]李军.电子工程技术在单片机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3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