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摘 要] 在当前的网络运用方面,手机是主要的上网终端,也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工具。高校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成为新媒体开发的主要阵地,赋予了高校媒体活动非常大的活力,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络宣传的主要目标群体。
[关 键 词] 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宣传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238-01
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的特点
(一)高校微信订阅公众号使用率高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存在三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分别为微信企业号、服务公众号和订阅公众号。服务公众号推出的信息注重服务,并且有着一定的交互性,但是每个月只能够进行四次新闻信息的发布,从传播数量上受到了限制,很难实现信息的高频率发送。而微信订阅公众号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方式,通常来说比较注重用户信息的传递,每天可以进行一次信息的群发,每次所发送的数量为八条,而信息内容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设定,这就从某种意义上保证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并且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好的影响,从这点上来说,高校通常都会使用订阅公众号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播,从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以及传播频率。
(二)微信订阅公众号的宣传模式适应高校
对微信订阅公众号来说,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度,也就是说进一步挖掘用户的价值,为整个平台增加一些更加便捷丰富的内容。微信公众账号能够对后台用户进行相应的控制,主要从地域的角度来进行分组,保证信息发送的精准性。微信订阅公众号在得到认证之后不单单能够进行语音、文字以及视频等内容的群发,还能够申请自定义菜单,从而在后台进行相关信息分析,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生态循环模式。微信订阅公众号配合企业秀以及秀米等一些软件,提升整个宣传活动的灵活性与宣传性。所以微信订阅公众号在当前校园新闻宣传方面有非常良好的优势。
(三)高校微信宣传传播范围广
高校微信公众号是高校传播信息的一个主要方式,并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个人空间和公众平台的關联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所发布的内容主要以师生需求为主,而这种信息很容易被师生所接受,并在微信朋友圈转载传播。个人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也都是一种崭新的平台方式,原本的信息会通过多次分裂进行全面扩散,并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保证信息的快速传播。
二、高校微信平台宣传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搭建特色高校微信公众平台
在高校信息内外宣传方面,一定要建立鲜明的形象特点,在内容上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也需要保证这一点。从高校微信平台所发布的信息中一定要反映内容的多样性。不过从内容的角度来说,很多高校依旧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没有独特的文化风格。所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宣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品牌形象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创新完善来提升信息质量,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宣传机制。
(二)内容迎合受众需求
在高校微信新闻传播中,关键在于传播的信息内容。而这些内容主要取决于师生的校园生活和需求,以及更加贴近校园文化。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及时进行学校活动以及比赛等方面的宣传,这样不单单能够丰富高校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凝聚力。
(三)加强舆论把控能力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舆论工作者的核心思想,也是工作内容的关键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进行学校宣传的重要平台,这便需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以及客观准确的内容。舆论环境比较复杂,在微信传播的时候也会存在信息误解。因此面对不良思想以及反动主义,一定要对其进行纠正,用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正能量进行信息地传播,保证信息的质量。
(四)组建微信运营专业团队
怎样才能够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管理强的微信运营管理团队,保证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平台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保证高校微信平台的良性发展,学校应该从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宣传等方面来进行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的、技术过硬的微信平台运营团队。
(五)完善宣传工作管理机制
对新闻宣传工作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应的监督评价方式。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媒体的需求,对此学校宣传部门应该承担起网络新闻的管理审查工作,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的工作方式,保证责任机制建设。此外,还应该建立内部工作机构的奖惩制度以及保障制度,通过多种管理来保证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要更好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保证传播能力。分析受众的需求,提升宣传内容的质量,实现内容以及宣传形式上的优化,要发挥微信宣传的作用,这样高校才能够通过微信宣传的方式而受益。
参考文献: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2]张骏毅,杨九龙,邓媛.“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29-34.
[3]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人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