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敬乔
[摘 要] 从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要求来看,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教育,为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体系已经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具体阐述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理解。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80-01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学科,它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内容不断革新,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应该时刻紧跟当代音乐发展的潮流,让学生掌握先进的音乐教育知识。高职院校要明确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院校数量十分庞大,需要的音乐专业教师也十分多,因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许多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师范院校音乐系的学生,他们对音乐专业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完善,并且许多音乐教师都没有参加过专业音乐知识的培训,大多数教师都是临时代理的,他们对音乐教育了解得并不透彻。因此,这种音乐教师并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甚至会误导学生,根本无法培养出专业的音乐人才,最终会导致音乐教育进展缓慢[1]。
(二)教学设施落后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院校并不重视音乐教育,他们认为音乐教育只能作为业余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帮助。这就导致学校对音乐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学生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学设施,从而影响了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由于音乐教学需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音乐的魅力和文化,让他们通过先进的教学设施更直观地学到音乐专业的知识,但是目前许多院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依旧停留在讲台、黑板、粉笔这种简陋的教学设施上,这种设施无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最终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而阻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完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選拔制度
师资力量的强弱对学生能否全面理解知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方面的知识,提高音乐方面的技巧,高职院校应该在招聘和管理方面建设完备的制度。在教师招聘时应该有明确的条文规定,首先,音乐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和学术能力,并且具备演奏多种乐器的能力;其次,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并且具有相关的专业证书;最后,音乐教师还要具有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将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管理方面,学校也要经常考核每位音乐教师,并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会,确保每位音乐教师都能掌握先进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确保音乐专业高效顺利地开展。
(二)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教学设施方面,学校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建设,给音乐教学提供足够的资金购买专业的音乐教学器材。例如,学校应该给每间音乐教室引进多媒体技术,并且要求教师在上课期间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教学幻灯片和教学音乐;学校也应该为音乐专业购置钢琴、小提琴、琵琶等专业的教学器材,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使用音乐器材进行学习和练习。只有具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音乐练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巧,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2]。
(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疑惑,有足够的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充分锻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渐提高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帮助他们掌握更全面的音乐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保障。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音乐教师都应该提升教育能力,针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提高学生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从而提高职业院校音乐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凤琴.新常态下高职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思路[J].科技咨询,2014(9):1-2.
[2]赖剑锋.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