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梁瑾 高小静
[摘 要] 从职业能力出发,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分析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护理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提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高职护理;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33-01
一、引言
职业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占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在职业生涯中发挥潜能。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专业英语知识和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已成为从业的必备要求[1]。
二、理论基础
该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能力本位论,旨在通过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从传统的理论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强调能力的重要性。这正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2]。
三、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笔者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抽样调查了2014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及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以此来了解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3.5%,随机抽取20名师生做了访谈。问卷和访谈内容涵盖师生情况、教学情况等。具体调查及分析如下:
(一)学生方面
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薄弱,兴趣不高、效果不佳。认为英语学习有必要的学生占86%;想学好英语,但效果不佳的学生占71%;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占19%;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占28%。
(二)教師方面
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陈旧,63%的老师缺乏清晰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只注重讲解基础知识,对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锻炼缺乏。
在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知识欠缺。85%的教师对护理专业知识了解欠缺,需要提高专业教学水平。96%的教师期待能够通过进修或培训来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面
首先,教材的选用缺乏职业导向性。我院2014级三年制护理专业选用的教材是《高职英语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4级五年制护理专业选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技能英语》。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护理专业的要求存在差距。74%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专业的教育要求。36%的学生反映对现在使用的教材不感兴趣。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91%的英语教师希望各个专业都能开设专业英语课。72%的学生认为开设医护英语等专业英语非常有必要,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帮助以后就业。
最后,教学评价不健全。我院的考核评价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试课的评价构成:平时测验(10%+10%+10%)+期末考试(60%)+课堂表现(10%)。考查课的评价构成:平时测验(30%+30%+30%)+课堂表现(10%)。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来选择教学方法、教材,多注重传授应试技巧。
四、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甄选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护理英语教学探索。结合护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场景,例如,预约、入院、住院、检查、护理、治疗、出院等,培养学生系统的职场口语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护理专业词汇及句型,能熟练地与医护人员、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日常的英语交流。
(二)完善课程结构
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开设医护英语课程,做好基础英语和护理英语的有效衔接。第一学期,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第二学期,关注护理岗位职业英语交际知识,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第三学期,开设护理专业英语选修课,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
(三)优化教学方式
确立以职业为本位、以能力为基础的英语教学理念,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的护理英语口语能力。
(四)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相对灵活的评价方法(出勤、课堂活动、才艺表演等),占学生平时成绩的40%。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考试,占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的60%。可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文献阅读、病历书写等;口试包括:模拟临床情境来开展挂号、咨询、检查等。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由于高职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没有行业实践背景,因此要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五、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才能深化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甄选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形成多元化评价等,才能提高护理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莫莉.浅谈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J].才智,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