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允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其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实用性较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案例教学法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的非传统教学方法,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进而推动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 键 词] 会计电算化;动手能力;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96-01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具有操作性强、实用性广的特点,目前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上机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在教师进行理论讲述和操作演示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演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突出,学生往往是会一题而不是会一类题,这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性的发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成为摆在中职会计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意义
会计电算化也叫计算机会计,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完成会计工作过程,同时完成企业信息管理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等,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转变。会计电算化包含了手工会计工作的所有内容,具体包括总账账务处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购销存管理、核算管理、报表管理等模块。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载体,通过剖析案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符合中职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化
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很多教师只是举个别实例进行补充教学,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所以我建议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设计和选择案例
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更为客观真实。选择的案例要以现实工作问题为素材,对工作问题进行客观的描述,能夠反映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二)在选择案例时要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尽量选择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学生多熟知的案例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让复杂的财务问题简单化、直观化,将课程内容化繁为简,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在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上述优化之后,还要精心设计实施。下面谈一下我在实际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一)实训准备,选择案例
在进行实训教学前,我会制定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把所选定的案例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仔细阅读、预习分析案例,最后我会简明地介绍此案例题的内容、性质及要求。
(二)案例分析,分工操练
通过预习,由学生对案例题进行积极讨论。接着我会简要分析案例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将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中,并及时提示学生主动去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探讨,并进行启发性指导,倘若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我不会急于纠正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逐步进行引导,让其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支票”结算方式的程序内容教学中,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付款及收款单位、付款及收款单位开户行,模拟“支票”这一结算全过程,然后各组互换角色,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熟悉“支票”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有吸引力,而且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使用方法。
(三)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上述几个流程的操练后,我会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拓展类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疑难问题。同时我会对案例题进行总结归纳,并阐明案例题的重难点。例如,在材料采购的案例中,学生一般不会全面考虑问题,我会在案例归纳总结中,罗列出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其他几种情况,以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最后我会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考核。
总之,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使电算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并广泛应用,旨在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孟军.基于ERP体系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探析[J].北方经贸,2015(9):68-70.
[2]胡学军.信息化环境下案例教学法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7(12):38-40.
[3]刘广民.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6(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