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演艺产品近几年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新热点,不仅促进了旅游景点的人文气息,而且还向游客展现了当地特色的文化,满足了游客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向往。本文从旅游演艺产品的定义,分类、发展及对影响演艺产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分析了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演艺产品在旅游文化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演艺产品表演,不仅使游客加深了对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了解,丰富了游客的旅游生活,而且还使游客得到了美好的精神享受,成为旅游的一分部内容。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一、旅游演艺产品的概况
(一)旅游演艺产品的定义
旅游演艺产品,又称为旅游演出,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这一概念并无定论,研究者们会根据自身的研究角度不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根据朱立新对此的研究,我们将其定义为“以异地观众为主要观赏对象的演艺活动”。但是这还不能称为真正的“旅游演艺”产品,必须在此基础上补充几点。首先,从表演内容看,要与旅游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及地域文化相结合;其次,从表演场地看,其演艺的范围主要在景区内,也可以是旅游目的的演出场所;最后,从欣赏者看,旅游演艺的对象为旅游者,是针对旅游市场所开发的。只有同时具备着三点,才能称之为“旅游演艺”产品。
(二)旅游演艺产品的分类
中国的旅游演艺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民俗风情与自然山水实景相结合,如甘肃兰州的《大梦敦煌》、印象系列的大型舞剧;第二类,大型主题公园演出类,如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等;第三类,专业剧场大型演出类,如北京红剧场的《功夫传奇》;第四类,其他演出形式,如在景区表演的大型实景主题马戏《森林密码》和杨丽萍所编创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
二、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演出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呈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了,其产品从古至今可以说是历经了无数个变迁,发展已是千姿百态。就新时期来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初具雏形”
20世纪80年代左右,陕西省歌舞剧院推出中国第一部仿古乐舞的演出《仿唐乐舞》在西安上演,从1987年在西安驻场进行长期演出,长演不衰,广受好评。第一部的诞生为旅游演艺产品开辟了新的征程,为旅游演艺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推动了对旅游业的发展。
(二) 第二阶段:“组合拼盘”
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主题公园景区针对入园游客,陆续上演的旅游演艺产品中的两种模式的前身,一是以广场演出的《龙凤舞中华》,还有一种是以剧场演出的《创世纪》等。
(三) 第三阶段:“深度融合”
自2001年起开启了户外山水实景演出潮流的《印象刘三姐》(印象系列)等,之后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可以说是持续上升又一新的高度,有由室外搬到室内的《宋城千古情》(千古情系列)、原生态表演《云南印象》(杨丽萍系列)、实景舞剧《长恨歌》等。
(四) 第四阶段:“创新颠覆”
这个时期逐步走向颠覆传统、创新形式、中西碰撞、注重科技、挑战极限的大趋势,一是以大型实景情境体验剧在山西出台的《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还有与中外合作的演出项目《极限震撼》、“浸入式”水秀表演《武夷水秀·梦之泉》和《汉秀》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演艺不断加入新的元素。服装的华丽、道具的夸张、舞美灯光的不断丰富,融合其他领域的元素,推陈出新,使旅游演艺产品更加多元化,更加绚丽多彩。
三、影响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当人们自我满足基本需求之后,有大量的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旅游是奢侈品,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旅游需求也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国内团队游到出境休闲游,再到出境度假游,最后随着休闲娱乐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和人均消费也得到满足。
(二)社会因素
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依赖于消费市场,消费市场又与本地区的政治环境、经济、生活环境等相关。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所以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旅游业的发展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所以旅游演艺产品的空间也越来大。
(三) 文化因素
旅游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发展。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特点。中国的艺术有书法、音乐、剪纸、绘画和戏曲等每个民族都有其民间的艺术,民间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曲艺类、杂技竞技类等等,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为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所以文化环境是创造旅游演艺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政策因素
从2002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进一步调整了国内旅游的发展路线,优化旅游演艺配置资源,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2013年2月,提出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进一步将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的一部分;各种政策表明山西省对于旅游演艺产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给予了强大的支持;“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國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主要任务第四条是“加强国民旅游休闲产品开发与活动组织”等一系列政策使旅游演艺产品为旅游业的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价值分析——以《又见平遥》为例
分析山西省旅游演艺产品——《又见平遥》,剖析《又见平遥》这个作品的价值,从多方面考察出这部作品带出来的价值,可以深深体会到山西旅游产业在山西民间艺术的作用下大力发展,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品牌,属于山西的独有的价值。
(一)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经济学上所说的“商品价值”及其规律则是实现经济价值的现实必然形式。经济价值就是经济行为体从产品和服务中获得利益的衡量。艺术创作的精品是长久以来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剧场类演艺产品《又见平遥》作为演艺类艺术形式之一,其演出场次和票房就成为了其经济价值的直观体现。《又见平遥》于2013年2月18日正式公演,刚一开始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票房。
据山西经济日报郝光名记者统计,“截止2013年11月15日的演出场次为第500场,观看人数达23万人,场均600人,演出收入突破3200万元”。
2016全年《又见平遥》共演出795场,观演人数56.87万人次,场均上座率89.42%,演出总收入8000余万元。其中,12月份共演出52场,观演人数1.97万人次,场均上座率47%。演出收入280余万元。
可见《又见平遥》不仅是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在艺术价值也值得一提,是“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二)品牌价值
《又见平遥》品牌定位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将来晋的游客“走着体验”灵魂穿越之旅,清末的平遥城、镖局等,这些场景在《又见平遥》中为人们所呈现,身临其境在这场景之中,不禁让人们浮想联翩。在一个又一个场景转换中,观众与演员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祖先所经历的一切。讲述着和展现了一个寻“根”与遵“义”的故事,一个由旧生新、传播晋情的故事,一个诚信、信义、一诺千金的故事。这展现了晋商精神,是属于晋商的品牌,属于山西的品牌。《又见平遥》的名声远洋,引来国内外友人及媒体一致好评,前来观赏的外国游客和外地游客数不胜数,打造出了属于平遥的品牌,山西的品牌。
(三)传承价值
《又见平遥》不仅创造出了品牌、锤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还增强了凝聚力,还在艺术传承方面有效地推动了山西省整个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建设。在《又见平遥》中,演员们通过专业的训练、走上舞台的同时也走进课堂,通过“学、练、创、演”各个环节的互相衔接去安排演出、学习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台上台下做到了内外配合,行知合一。通过《又见平遥》的演出,使山西民间歌舞艺术向世界展现的同时,使山西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发展,不仅在课堂中、进行了传承,在人民群众中了解了历史,了解了山西的文化,使文化与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
五、结语
旅游演艺产品作为旅游业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旅游业、社会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物质提升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如今的中国正在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总书记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旅游演艺产品作为其发展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旅游市场和日渐强盛、日渐趋于国际化的中国旅游产业的开发,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贾芸.旅游演艺的分类及作品赏析[J].旅游管理研究,2014.
[2] 李娜.“窥探”中国当代旅游演出舞蹈[J].舞蹈,2015.
[3]赵林春.山西民间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4]袁杏.我国剧场类旅游演艺产品开发与创新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刘艳兰.实景演艺:旅游业态创新及扩散研究——以<印象刘三姐>为例》[D].南京:广西师范大学,2010.
[6]余琪.國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初探[D].广州:广东师范大学,2009.
[7]廉洁.剧场类旅游演艺产品游客满意度实证研究[D].长春:东北财经大学,2010.
[8]陶景杜.是风,还是路?“大型实景演艺”与“市场”悖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
[9]戴斌 .商业模式演化与中国旅游产业转[J].中国旅游报,2008.
[10]刘丽.在保护中传承民间舞蹈,促进旅游产业发展[J].中国民族报,2008.
[11]金天星,张东梅.民族民间舞蹈在旅游开发中的消费化倾向及其反思[J].大舞台,2017.
作者简介:曹暄雅(199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2016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