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安
[摘 要] “互联网+”是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后,出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和特点与各类传统行业融合的新型的互联网发展模式,使互联网优势在行业的人才培养、技术进步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为保证会计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状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004-02
会计专业实用性较强,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步进入了稳定成熟阶段,“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表现,标志着互联网技术已经成功突破行业界限,可与各类传统行业结合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只有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法,才能使人才培养适应“互联网+”的需求。
一、“互联网+”在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一)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按照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集中于课本内容,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也较重视对学生理论水平的考查。从会计行业本身的特点来看,要实现职业能力素质的提升,实践课程是必要的,但传统模式下给学生的实践机会也不多。“互联网+”的背景下,由于互联网平台本身在信息获取和应用上的優势,其与会计专业结合后迅速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可有效提升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是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结果,“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必将提出信息化的要求。会计专业的信息化发展,使会计专业中的数据核算和财务状况分析更加准确高效,这种进步对企业非常重要。因此,现代社会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全面性和综合性。不仅要求其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能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平台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以“互联网+”为背景进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其尽早地接触和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工作流程和模式。
二、基于“互联网+”模式的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需求
首先,目前我国对“互联网+”很重视,为推动“互联网+”模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这对会计专业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的会计行业突破了固定模式的限制,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核算管理也逐步迈向多元化、高层次的管理。教师已意识到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融入“互联网+”概念的重要性,提出培养“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这是人才培养观念的重要转变。
其次,随着先进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实现了会计信息处理的精确化和实时性。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提升会计信息处理的全面性。这种现状表明,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共同支持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数据处理方面将逐步完成自动化、信息化、便捷化的过程。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新要求,要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三、职业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问题研究
(一)会计核算速度慢,工作效率低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主要还是利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其中所包含的自动化部分只是借助一些简单的软件来做会计记录报表编写等工作,这只是对会计核算或财务分析的结果利用软件系统替代人工来进行记录整理,而在会计核算的核心环节,并没有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自动化程度不高,对互联网平台的利用率不高。
(二)课程讲解重理论轻实践
在目前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一部分院校虽然已经将培养“互联网+”模式下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进行设置,但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还是采取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方式,对课程的实践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授课方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往往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具备较高的水平,但实践能力薄弱。一方面,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转化到实践操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也无法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使会计人才的培养失去了实用性。
(三)课程实践实施困难
会计专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类型,要通过实践课程实现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具备一些专业的培训设施设备,但我国的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的设施设备配备过于单一化,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的实践多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或通过简单的模拟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种实践形式有效性较低,学生无法从实践中真正获取职业技能的提升。另外,会计行业的职业性要求很高,且工作环境专业性很强,培养中缺乏专业工作氛围,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就无法提升。
下表是影响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从表中可见,制约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人员自身的因素。只有结合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才能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四、基于“互联网+”培养高职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既是必然趋势,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怎样有效地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会计理论储备,又具有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转变培养思路,更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信息化要求,其培养或学习的课程内容也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在这种状况下,为了弥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一些专业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出现了,这些机构在资源配备和培训环境上都比传统的院校培养更具有专业性,所能提供的培养条件也更加优越。因此,在进行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越条件,结合理论课程的需要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员在掌握过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能力等实践技能。
其次,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工作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而财务信息又是敏感性较高的信息类型,因此对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另外,核算工作将逐步由网络平台代替,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就需要从工作技能的培养转变成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决策的培养,完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
(二)提高培养机构的专业水平
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專业的培训人员来完成,需要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完成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会计行业的变化和发展是相对较快的,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人才应用需求,培养机构的教师应当利用学校与合作企业的交流互动机会,积极了解行业中专业领域的动态变化情况,注意政策的调整。首先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积极学习新的政策措施及财务管理方案,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其次,通过观摩学习,通过与其他会计专业机构的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最后,对会计行业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培训教师在培训时有效地将个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促进课堂讲解的生动性,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三)校企合作推进培养进程
课程实践对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很重要,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时要适当关注合作企业的动态,以推进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速度。培训机构除提升教师素质外,还应当扩大与合作企业的交流范围,利用专业培训机构设施设备完善、培训环境专业的优势,结合合作企业实践机会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特点,实现两者的融合,达到以较低的成本付出换取更优的培养效果的目的。此外,为了加强培养的针对性,还可在校企合作中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专业会计工作人员,结合会计岗位讲解和培训,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会计从业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环境和背景给会计专业带来的便利,激发兴趣,加快人才培养进程。
五、结束语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给会计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且由于互联网便捷性和高效性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因此,在进行高职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时,要联合校方和培训机构的力量,通过对培养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找到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以培养出适应“互联网+”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征.“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纳税,2018(3).
[2]杨洁.浅析“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对高职财经类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影响[J].科研,2017(2):53.
[3]王春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纳税,2017(23):34-35.
[4]谢力雄.“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6):81.
[5]樊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