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摘 要] 针对《机械制图》教学特点,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通过构建引导文课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引导文;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0-0234-02
《机械制图》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和阅读、绘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但是,当前《机械制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材是按学科体系编排,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以讲授为主,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通常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唯一依据,导致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注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研院特色课型研究中构建了《机械制图》引导文课型,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引导文课型及特点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引导文等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了解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在引导文的作用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解答引导问题,制订、实施和评估工作计划。
《机械制图》引导文课型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学生职业成长出发,通过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借助引导文来引导学生获得机械制图知识和技能,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一种专业课教学课型。《机械制图》引导文课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典型任务,承载知识
机械制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学习的任务是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引导文课型选取源于企业生产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承载机械制图的知识、技能。如,轴承座,用来支撑、固定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的零件,具有专业的典型性。轴承座是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和凸台组合而成。轴承座图样可以有效地承载组合体的识图知识和绘图技能,具有典型的教学价值。
(二)问题引导,促进感悟
引导问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而设置,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机用虎钳项目中绘制圆环剖视图学习任务,可设置如下引导问题:为什么要用剖视图表达物体?剖视图是怎么样形成的?剖面线如何绘制?等。学生在其引导下积极收集信息、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形成对剖视图的感性认识,发现剖视图的特点,掌握剖视图的绘图方法,形成自己的感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引导文课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团队的合作性。以绘制轴承座组合体视图为例,学生需要经历获取轴承座任务信息、做好测绘计划安排、选择确定主視图方案、正确绘制三个视图、检查评价完成的图纸等环节,对于各环节中涉及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课堂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起引导、组织、协调的作用。
(四)资源丰富,课堂开放
引导文课型学习时间、空间具有开放性。学习时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在课外,学习地点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还可以在车间或工厂。课堂的开放性需要资源的丰富性来支撑。该课型学习的资源不仅仅是校内资源,还包括企业资源和网络资源等,资源的载体不仅是教材,还有PPT、微课、教学视频等。
二、引导文及其编写
引导文在引导文课型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导文既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的指引,又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教学策略。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可明确操作过程,清楚知识脉络。引导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引导问题和信息来源。
引导文的编写是课型成功实施的关键,基本要求是任务要典型、引导问题要明确、信息来源要真实。如下图所示,“绘制活动钳身”引导文的编写。
(一)任务要典型
学习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的选取应遵循人的职业成长规律,满足以下要求:能够反映真实的工作情境,具有专业的典型性和教育教学价值,完成任务需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任务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任务的难度遵循螺旋上升的规律。如,学习任务机用虎钳,是机床加工时用于夹紧加工工件的一种机床附件,应用广泛,大小适中,具有装配图学习的典型性。机用虎钳由9种零件组成,零件的大小和难度都非常适合作为机械制图教学的载体,可分解成9个子学习任务,分别承载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装配图等。“绘制活动钳身”是其中之一,具有零件图学习的典型性。
(二)问题要明确
引导问题是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独立学习,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计划实施和评估。“绘制活动钳身”任务可设置如下的引导问题:活动钳身的结构和形状是怎样的?活动钳身的绘图步骤是如何的?什么是几何公差?活动钳身的几何公差有哪些?什么是表面粗糙度?如何产生的?活动钳身的表面粗糙度有哪些?如何插入?在上述引导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主动针对活动钳身的图纸分析、想象形体,思考绘图方法和制订绘图步骤,对任务所涉及的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进行学习。
(三)信息要真实
信息来源是为学生指出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丰富多样。“绘制活动钳身”任务,可提供以下信息渠道和资源:《AutoCAD中文版机械制图》教材、活动钳身的模型实物、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教学课件及微课、正确的活动钳身CAD图和评价表格、开放的网络资源等。
三、引导文课型的结构与实施
《机械制图》引导文课型的结构是“阅读引导文,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制订计划—组内交流,做出决定—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展示交流,检查评价”进行。下面仍以“绘制活动钳身”为例,阐述课型的结构与实施。
(一)阅读引导文,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明确学习任务以及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了解学习和工作内容,分清哪些是已知知识,哪些是未知知识。在“绘制活动钳身”任务中,如上所述,学生比较完整、准确地获得了学习信息。
(二)自主学习,制订计划
学生要分析学习任务、思考引导问题、理清绘图思路、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如,学生根据图纸,自行想象活动钳身的结构并画出草图,利用教材、微课、视频等资源自主学习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内容,思考回答引导问题,厘清自己的绘图思路,制订绘图计划。
(三)组内交流,做出决定
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所想象出的活动钳身结构将会更加清晰、完整;通过小组讨论,可加深对几何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知识的理解;通过绘图思路和步骤计划的研讨,可制订出小组认可的高效、可行的计划。如,有些同学先前的绘图思路是先画俯视图,再画主视图,后画左视图,经过组内的交流讨论,决定运用形体分析法会更简便。
(四)实施计划,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组内交流确定的绘图思路和步骤,实施计划,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按绘制活动钳身的基准线、绘制活动钳身三视图的主要轮廓、绘制螺纹孔部位等步骤进行具体操作。
(五)展示交流,检查评价
各小组派代表分别回答引导问题,展示绘图成果,讲解绘图思路,分享学习心得,其他组的同学可提问和质疑。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更好地发展,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专业能力,根据学生对引导问题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互评;(2)社会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进行自评、互评;(3)方法能力,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不同的绘图思路和方法、创新意识等进行自评、互评。
总之,《机械制图》引导文课型从学生职业成长出发,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引导文为基础和中心的教学结构。实施该课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绘图专业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计划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参考文献:
柳洁.AutoCAD中文版机械制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