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眼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2018-05-14 08:59马俊杰
北方音乐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眼神意境

【摘要】舞蹈是以人自身为媒介而传递感情的独特艺术门类。其中,中国古典舞尤为强调舞蹈作品的内涵与神韵,这是因为中国艺术不仅重视形似,更重要的是超越表象的传神。这就要求古典舞的表演者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力,尤其是眼神。在古典舞身韵的运用法则中活用眼神,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通过日常训练,在不同的舞种中运用眼神巧妙地表达出各类舞蹈的精髓,从而将古典舞的内涵提升到传达意境的层次。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眼神;意境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一、眼神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中国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一说,眼神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也是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不可分割的。中国艺术从来就不仅仅是模仿的艺术,只求形似的作品不被认定为好的作品,而真正优秀的艺术应当是形神结合的。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流传着“画龙点睛”的故事,即指将龙的各部分画好后,只是留下了形似的印象,而当画家把龙的眼睛画出来之后,这个龙就真的活了起来,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

眼神的运用能够打破苍白无力的局面,使舞蹈显得神采奕奕。尤其是一些古典舞表演中,眼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舞蹈《千手观音》,这是由一批特殊的聋哑演员来表演的,舞蹈模仿了敦煌壁画等其他佛教艺术中的形式,这些身处无声世界的演员的目光却特别纯净、明亮,视觉成了她们感知世界的最重要方式。尤其是领舞者邰丽华,她不掺一丝杂质的眼神与其他演员的手部动作相配合,演活了佛教文化中的观音独有的静谧祥和,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好评。由此可见眼神在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作用。

二、眼神的运用与中国古典舞的意境

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是韵律,而身韵的运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相连,“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解释了形和神的联系。形神关系对于达到中国古典舞的最高境界——意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艺术的特殊之处在于追求意境。

我国著名京剧教育家钱宝琛先生曾经说过:“形三,劲六,心意八,无形者十”。[1]也就是说,钱先生认为,舞蹈动作中,“形”只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即“神”)卻占八分。舞者的“形三”是身段,虽源于生活,但和自然形态又有所不同。舞者在掌握了这些有点夸张的舞蹈程式才算是够样,尽管还是在“走形”,但也占了三分;“六劲”是在动作练熟后,懂得怎样用劲,就更近了一步。在舞者的身段上显得更精神、紧凑,这就到了六分的程度;“心意八”是种内在的劲,这种能够心意结合外“形”才能准确地把作品的意境从心而欲地带出来,这就达到了八分。“无形者十”心里一想,也不用特别在意,就把有意设计的舞蹈身段无意的使用出来,形成一种奇妙自然的神韵,使舞蹈动作在观众眼中造成视觉幻想,而不显刀削斧砍的痕迹,这才算达到了十分。这并不是说外形不重要,而是它为我们打下了基础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分寸和节奏,就是拿捏好了“劲”,那样作品才会更加优秀。但是还有更高的层次,那就是神的把握,而眼神恰恰是传达神采的重要途径。

三、眼神在具体古典舞剧目中的重要性

古典舞不仅是复杂的舞姿艺术,更是以情感、意境贯穿其中的更深入、更有内涵的艺术,这些情感、意境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呢?答案我们在很多古典舞剧目中都能找。比如说,在古典舞发展初期编排的著名古典舞剧目《春江花月夜》,它就是以别具一格的舞姿还有复杂高难度的技巧,最主要是以情感上淋漓尽致的抒发而风靡一时的。舞者在舞蹈刚开始的时候用扇子遮住眼睛,音乐一开始当打开扇子的时候舞者的眼神中马上就呈现出对优美江景的惊艳之色,随着舞蹈进入高潮,舞者的眼神中所散发出的光彩更是随之盛放。其中一段,舞者更是再看江边红花时眼神所传达的喜爱,更是让观众向往江边的花月景色。音乐缓缓结束了,舞者的眼神也随着缓缓归于平静,静静地欣赏优美的景色,观众也是心境渐渐平复。舞者把眼神上传达的这种情感通过舞姿展现给观众,把整个舞蹈提升上一个意境的层次。古典舞发展到至今好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很多古典舞在各种大赛中脱颖而出,例如《孔乙己》。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即使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又是一个穷酸至极的酒鬼,也是个极其复杂又矛盾的人,他总在酒精的麻醉下寻求平衡。舞蹈的第一部分运用大量诙谐而幽默的舞蹈语汇,表现出孔乙己既玩世不恭,又善良、厚道的双重性格。在舞者一出场走到台中央的时候一个诙谐的亮相,眼睛一瞪随之在眼眶中转来转去,带出的幽默气息不仅让观众心境愉快地随之一笑,由眼神带动着的动作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舞蹈进行到中间部分舞者的眼神变的愈来愈凝重,尤其是舞者坐在台中间手捂胸抬头的一个亮相,眼神中所表达出的悲愤让观众随之一震。舞蹈结尾部分的“雪下断腿痛苦”与之前的内容形成极大反差,其中一幕,舞者匍匐在地上颤颤巍巍地伸手时,眉头紧锁眼睛中流露的悲鸣痛苦,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揭露了清末民初封建科举制度践踏人生、毁灭人性的罪恶,舞者精湛的演技通过眼神中情感的流露准确地展现给观众。

四、眼神在古典舞训练方式上的重要性

我们在训练身韵的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将手、眼、步法着重训练,并有机结合。古典舞眼神的基本要求是“点要清,线要圆”[2]。点是动作停留的瞬间,在这些定点,要求眼神要有固定的落点、清晰的方位。线是视线,头部和眼睛配合,沿着虚构出来的线条划出动作轨迹。这里要充分考虑到中国艺术的线条性,所谓的“线要圆”就是注重中国艺术的曲线美。同时点和线要配合起来,在动态中体会二者相融的状态。眼传心,心带头,头眼配合,才能在表演中体现出线条的美感。具体的训练方式要结合传统艺术的“身法”进行,其中有手法、眼法、步法。眼法的训练为:在安静场所,全身放松,保持头部不动的同时睁开眼睛,顺时针、逆时针地缓慢转动眼球,各几圈,并尽可能使眼睛达到各个方向的极限,这样可以增强眼球活动的灵活性,拓宽活动范围,为表演带来无限的活力;同时还要特别训练眼神的定力和专注,中国古代戏曲就相当讲究每个不同角色出场时的“亮相”,其中眼神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通过头一甩,眼一瞪,人物鲜明的性格基本上展现出来。眼神所传达出人物的精气神,是最能抓人的地方,而它必须通过日积月累地苦练的台下功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可以选择距眼睛正前方十米处左右的一个物体,促使眼部放松,不要眨眼。然后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地凝视物体约30秒,仔细辨认物体的细节,然后再凝望更远的前方。如此交替进行20次,坚持练习有助于增强眼睛的专注度。眼神的定力和精神是舞蹈中绝对的亮点,需要我们通过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的训练,以及具体的运用来强化。另外,还有眼神的点和线的训练。我们可以将眼睛想象成扫帚,沿着平行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地扫视,睁大眼睛看清过程中经过的每一个物体,反复练习多次。

五、结论

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眼神为主的所有细节方面,都应以“心、意、神、形”的结合,通过台下漫长艰苦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使眼睛能够灵动地展现传情达意的本领,最终达到在舞台出神入化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意境。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马俊杰(1990—),男,藏族,甘肃甘南,舞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眼神意境
生命的顽强
春色满园
空洞的眼神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我敢
一朵花的意境
借你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