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生武舞顾名思义是继承了古代武舞,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突破后形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道德思想,以“练舞即练心”“练拳如做人”为创编理念,主要功效是为了是养生保健。这是一种既传统又时尚的新的舞蹈形式,它的养生功效在于能够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强健体魄,净化人们的心灵。本文主要探索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的实用价值,在论文中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养生武舞;实用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本文主要研究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的实用价值。提及“武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与武术有较大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完善。
一、养生武舞的文化内涵
(一)文化背景
养生武舞继承了古代武舞,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突破后形成的。它以中华传统道德思想为文化内涵,以“练舞即练心”“练拳如做人”为编创理念,以中华传统武术及中国古典舞为动作素材,以意境高雅的原创民族音乐为旋律。并运用中医脉络学的原理,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
(二)文化特征
从继承性来说,养生武舞的产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结果,人类经历了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迁,又赋予了它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一演变过程无不体现着继承与发展,完善与创新。
从群众性来说,养生武舞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作为当代人们健身养生的不二之选,比起其他养生健身類运动它具有更突出的价值体现。
二、养生武舞文化与社会群体的相互关系
(一)养生武舞文化与社会群体的实践关系
我国医学及养生工作者一直以来在将武舞运用于治病疗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不断试验并总结方法,为当代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红炉点雪—静坐功夫》说:“歌咏可养性情,舞蹈则可以养血脉,又不必静坐。”民谚所说的“手舞足蹈,疾病减少”“手舞足蹈,百岁不老”也正是这个意思。
(二)养生武舞文化与社会群体的互动关系
2005年,养生武舞正式列入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项目,2016年,全国养生武舞邀请赛在福州市老年人体育中心举行,福州市直机关老体协主席秦健表示,希望通过举办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的这种类型的全国邀请赛,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养生武舞爱好者加入到这一运动中来。
三、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的实用价值
(一)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健康体质的影响
养生武舞动作舒展圆柔,快慢结合,具有中国武术强身健体的效用。《通鉴纲目》记载“阴康氏所以利其关节,乃制舞焉,治于华原。”“教民制舞”可视为中华民族舞蹈、健身除病活动最早的源头。“阴康氏”部落的先民发明了一种“摔筋骨、动支节”的养生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通过引导全身气血顺畅从而可以增强体质的养生方法。
(二)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精神生活的影响
经常习练养生武舞可以使人们的情绪得到调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内心焦虑、烦躁、不安、抑郁、愤怒、难过等影响我们健康的情绪,从精神层面来说,养生武舞的精神功能是提供“演者和观者的快乐”,人们借以外部动作发泄、表达自己的内心,这种对快乐的追求有利于维持心理平衡,促进心理健康。
(三)养生武舞对社会群体文化素质的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追求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社会群体的文化素质低下,理想追求也逐渐淡化。而武舞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一直流传至今并逐渐演变为养生武舞,它在编创中涵盖了我们国家的哲学、中医学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容,同时也承载着中国的精神文明,人们在习练过程中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
四、结语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养生武舞这一种既传统又时尚、风格独特的“武术舞蹈”,它的主要优点就在于能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强健人们的体魄,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获得暂时的休息,可以放松自己的大脑,以便有更充沛的精力、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创造幸福。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华舞蹈图史[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杨晓斌(1993—),男,山西省乡宁县,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