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过程中,一些专业程度较高的學生在重奏课中的音准意识淡薄,集体合作意识较差,个性过于突出,忽视了共性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过重奏实践演奏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木管乐器的演奏得以改善和解决。
【关键词】音色;音准;个性;共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协调,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西方古典音乐的普及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发达城市的高校发展交流可以与国际接轨,在多年的摸索探究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完整、系统的实践演奏体系。不过,由于我省地理位置比较闭塞,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黑龙江高校木管乐演奏、重奏研究工作与发达城市高校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还处于起步发展的初级阶段。笔者作为一名巴松管专业的教师,从学习巴松管到今天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名光荣的巴松管专业教师,在古典音乐领域经历了跨世纪的变化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喜忧参半,一些专业程度较高的学生在重奏课中的音准意识淡薄,集体合作意识较差,个性过于突出,忽视了共性的重要性。因此,本文通过重奏实践演奏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木管乐器的演奏得以改善和解决。
一、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准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在木管乐器的故乡——西欧,那里从音乐的普及、文化氛围、交响乐团的管理演出机制,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发展得极为成熟,而在这些方面,我省从音乐爱好者、音乐初学者、高校的学生最后到交响乐团的专业演奏员,每个环节都存在着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德国,为了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会经常举办交响音乐会,音乐会的曲目有通俗经典的大众曲目,也有专业性很强的古典和现代交响乐曲目,旨在通过增强演奏者的重奏演奏兴趣和共性配合的意识。当地的音乐学院还组织学生以重奏小组为单位,分别组成几个重奏小组定期排练演出,通过各小组间的对比总结使大家清楚地看到他人的优点,总结自己的不足。
(2)目前,我国国内的音乐学院重奏合奏教学发展速度与教学水平也非常迅速,能够及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这样有助于对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把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发展转变成立体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演出相结合,课堂与舞台的完美融合。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核心,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对未来事业发展的自信心,提升荣誉感与自豪感。
(二)研究意义
从木管专业演奏的立场和角度出发,通过自己的小专业观察行业内的动向与趋势。经过研究与总结,木管乐演奏与重奏仍然孤立存在,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和整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不求会彻底的改变其结果,如果对于学习木管乐器的演奏者在重奏演奏中能增强合奏意识,对于重奏演出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或是有所改善,将是本人最大的安慰。通过对专业和重奏结合的研究,会发现一些目前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令人不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面对高校木管乐教学发展的现状,对于未来我们会产生担忧。通过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钢琴伴奏不能进入到专业教学课堂中,钢琴伴奏教师师资资源紧缺,不能满足跟随每一个学生进入到专业教学课堂,学生也仅仅只有在每学期末的专业考试之前会与钢琴伴奏老师有不多的合奏机会。这样学生的合奏意识被大大削弱,长此以往,变得我行我素,不懂得合作配合。那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状况进行了解研究之后,从专业演奏的角度思考,通过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舞台实践演出相结合,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的演出机会,改善专业演奏与重奏之间关系的孤立存在,使两门学科可以通过实践演出交叉发展,这对于研究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准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大管专业教学演奏工作,结合大管在重奏与合奏中所遇到的音准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同时,围绕木管乐器组舞台演奏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
(二)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在演奏中思想意识的感知以及来自同行专家的信息反馈,愈发感到了重奏教学与实践演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专业技巧课方式方法的转变与改进,激发和促进学生的重奏合奏意识。
(三)重点难点
木管器乐教学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重点是,通过在教学中方式方法的改进促进重奏教学现状的改善,以木管器乐各专业的演奏为中心进行研究与分析。不过,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比如说,研究文献、资料的匮乏、教学中信息的反馈不够及时准确以及课堂理论与舞台实践不能完美融合,学生即使有机会登台演出也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呆板状态中。
(四)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希望通过对木管五重奏音色及音准问题的研究,让重奏形式的音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它更加通俗,使彼此零距离接触。让所有学习器乐的学生以兴趣和热爱为原始出发点,不带有任何的目的性,轻松地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与快乐,让他们的专业学习过程成为一段美好的人生回忆。
谈到创新,本人觉得有些言过,甚至是惭愧。出于从木管专业演奏的角度出发,结合重奏排练、演出,解决重奏排练中所遇到的一些个性问题。这只是我个人将专业演奏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与重奏演奏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只是个人的一些观点,还不成熟。
三、木管五重奏音色音准问题的研究成果
木管五重奏音色音准问题的研究与本人的教学工作和舞台实践演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本人通过舞台演出,观察、总结、研究分析得来的心得体会。调研期间,本人尤为注重传统式教学方法带给学生演奏效果改变,在此基础上尝试着融入一些创新式的方法于传统教学方法中,例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演奏兴趣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不顾学生的切身感受一味地向学生讲授知识。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并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去传授学生知识,组织重奏排练、演出效果可想而知。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一名没有任何音乐知识和基础的学生尝试过这样的启蒙启发式教育。我能深切感受到学生在通过接触、了解、视听这样的立体交叉的前期工作的辅助准备阶段的成效。学生由对音乐的一无所知、一窍不通转变为对其主动关注、产生兴趣、积极参与演出,其效果与以往传统式教学的结果发生了本质变化。
四、结语
目前研究范围只是针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初学者展开的,这样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效果。但是,对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奏基础和程度的在校本科生这样的研究工作还缺少研究的条件,在校生有着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必须严格执行。因此,留给新教学模式的应用空间就相对小了很多,既要保证教学任务按时完成,又要尝试新的重奏实践演出方式,两者都要兼顾属实很难。我们可否尝试一下,将教学计划做些调整,把现有的教学计划分为两部分来制定,一部分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另一部分针对新教学模式进行修改。把授课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学期末总结每场演出,对比分析新旧教学法的利与弊,选择对成绩的提高和舞台演出效果最佳的一种真正适合高校实践重奏演出的模式应用到其中。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肖男(1982—),汉族,中共党员,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巴松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