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音乐主干之一的声乐文化与音乐一样,对于城市人文精神有塑造功能。尤其现在社会,城市工业化非常巨大,对于恢复的人的本性,找寻生活的意义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但在强调声乐音乐文化可改变城市性格的同时,也要分清是商业操作还是却有其意,也要注意到其负面功能。
【关键词】音乐文化;声乐;唱歌;城市精神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唱歌有“移风易俗”的功能,但以往我们强调的“移风易俗”往往着眼点在民间,其实,现代化城市仍然也可以“移风易俗”,重塑人文精神。
所谓“城市”,即是“城”中的“市”,其本质正如大学的本质不是大楼一样,它也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市”场。如此,必然形成一些城市化的特点,比乡村人更“温顺”。此外,市场中的人们,本质关系是相互交易,为了达成“交易”,人们也不得不相互迁就,所谓和气生财。所以,你会发现,你接触的客服小姐,声音总是温顺的,绝对不会出口伤人。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懦弱,而是他们知道“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为了跟顾客顶个嘴而丢工作不值得。这样,久而久之,与其说城市人很“文明”,不如说是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人,即“经济人”,人成了生活的工具,机械化了。如果我们长期这样,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人也失去了意义。但城市不仅仅有经济活动。艺术无处不在,只要你去寻觅,总能所得。尤其唱歌可是人人都能参与的事,城市也不缺少这样的活动。唱歌不仅对人的生理,身体健康有益处,对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更是显著。所谓音乐是不能作假的,也就是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不可能作假的,如此,工作之余的音乐活动,看似无法跟工作相比,但对于调剂工作带来的压力是非常有好处的。它将使人回复人的本性,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使人回归到人。正因为有这功能,城市里的音乐生活随处可见。
因模仿邓丽君而成名的赵红曾谈到她的经历说,当初她听到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她立刻被震撼了。于是,开始单纯模仿邓的歌声,在她模仿邓的歌声越来越像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她这种模仿时,她越发收到激励,她便开始进一步去模仿邓的仪态举止,久而久之,她模仿得近乎形神皆备,以至于即使假笑,人也变得真得快乐起来。她因此还创造“森田治疗法” 用来对付恐惧症。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故事说明,人的精神面貌是可以改变的,就看你愿不愿意改。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融入城市是许多人的梦想。不仅如此,政府也采取许多措施完善城市化进程。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政府还在文化方面进行引导。每个城市,名人、文化等主题公园都有。尤其是有些城市甚至还有自己的城市主题歌。如徐州就有徐州市市歌。
当然,现在一些城市的做法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某人的一个观点是“艺术改变城市性格”,这几乎现在已经成了一句名言。认为,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培养群众的文化品味,必然影响城市性格即人们精神。意思是说,音乐的功能在影响现代城市市民“更好地生存,最大化地获得生活的自由、尊严、快乐”等。表面上看还真是那么回事,音乐能没有这些功能吗?但细一想,非城市的音乐难道不视这些为其功能吗?民间音乐重要的功能之一毫无疑问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传统的城市音乐没有这功能吗?康德的音乐的审美功能内涵恐怕正是这“自由、尊严、快乐”;所有城市都是如此?不独是某一个城市。当然,这样的宏大叙事毛病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这样的口号隐含着巨大的商业目的。许多城市剧团,生存困难,为了谋求出路而扛着这样的期考行事。事实上,现在城市的一些音乐厅,票价昂贵,就连政协委员歌唱家吴碧霞在全国两会时指出,“相比国外,中国现在的演出票价太高了”。[1]大众能消费得起吗?如果消费不起,何谈改变城市性格?更要命的是,所在的城市有这样的资源可消费么?可以说,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交响乐团、合唱团之类的乐团已混迹其中,弄得社会上是怨声载道。败坏风气不说,也欣赏不到一些好的音乐。
此外,这样的口号还隐藏着一些大的理论缺陷。音乐确实能改变城市人民的精神面貌,但不能以自己是“高雅”文化自居,现在是多元文化时代,任何文化是平等的,别以为躲在音乐厅演奏就高雅。此外,这样的口号还意味着要改变一些城市精神面貌。《中国城市性格》中认为天津的城市性格是“幽默”。《天津闲人》中说天津人很会找“乐”子了,马三立的“逗你玩”是这通俗的形象概括,只要熟悉天津的人不難理解这座城市给人的这个“幽默”印象。但音乐非要改变这个“幽默”的性格干什么呢?中国城市化进程确实很快,此前只顾“建”了,没有顾及到城市性格的保护与培育。一个“智慧”型的城市是能在历史传承与未来构想之间找到平衡术的[2]。
参考文献
[1]吴跃华.音乐能这样改变城市性格吗[Z].音乐周报,2017.
作者简介:李鹏程,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主任,硕士,副教授。
注:省高校哲学社会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课题名称“声乐文化对城市人文精神塑造的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16SJD7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