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娜
【摘要】在当今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程的过程中要明确声乐教学活动主体,建立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因为良好而稳定的歌唱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灵活应变歌唱过程中来自于生理方面复杂多变的突发状况。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心里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这一词汇本就源于国外,而我们的声乐教学体系大多也借鉴国外的教学理论体系。21世纪以后,在日常的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歌者演唱的环境、氛围等的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歌者当时心理状态稳定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声乐演唱结果的成败。所以声乐教学在对声音塑造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用敏锐的听觉去判断学生所发出的声音外,还要善于通过内视觉去观察存在于学生体内的生理及心理两者所建立起来的歌唱状态是否和谐。心理素质过硬的歌者才能更好的进行完美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在声乐教学中要将提升学生的歌唱心理素质看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对待。
一、注重对学生歌唱技能准备的训练
任何一种演唱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发声练习。所以为了使歌者的发声器官能够尽快的适应歌唱的需要,歌者本体需在正式演唱前进行一些准备性活动。但即使正确的科学的发声练习也需要一个度,因为声带归根结底也是一块肉体组织,有一定的承受度,超过这个度,就会产生疲劳、嘶哑、急性水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等到正式上台的时候影响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遇到发声练习的环节时,特别是对音域的高低 、声音的强度、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有所控制,也提醒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它的“度”,不能练到筋疲力尽的程度。特别在有在演出的时候,临上场前适当的的“开声”,不要过度的唱。全身活动开即可,时间尽量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切忌不宜过长 。这样才能保证歌者在正式上台演唱时声音的新鲜和光泽。
二、走向舞台,克服舞台恐惧心理
作为任何一名声乐学习者都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各个方面去不断提升完善自己的演唱水平,同时,众所周知,演唱是一门集听觉与视觉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最终结果均是要体现在舞台上,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锻炼学生的的舞台表演能力,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演的机会,例如多举办班级音乐会等。笔者在写作本文之前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由于声乐教学环节中大多数老师都将课堂的实际技能训练放在了主要位置,而忽略了鼓励学生去上台表演,忽略了从课堂到舞台的距离。这样学生平时上台表演的机会较少,仅还是停留在琴房演唱的时候状态还不错,而真正演唱时又会因为换了一个环境而不适应,导致心里紧张,影响正常发挥。而舞台上发挥的状态恰恰才是凸显声乐教学的实践属性的最好证明。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就应当设置一个舞台表演的环节,将学生上场的台风、歌唱过程中的眼神、面部表情、形体表演及从上场进行歌唱艺术表演到谢幕方面给予学生重点指导。当我们的学生从几平方米的琴房站到宽敞的舞台上演唱时 ,诸如舞台灯光、布景、众多的观众等等因素,甚至有的特殊点的演出环境都会对歌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干扰。此时此刻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有优美动人的声音、娴熟的技艺和感人的艺术表现力,更要具备优雅大方的舞台气质,才能确保演出的完整性。
三、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实践曲目
声乐课堂教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初始阶段,总体上应略低于学生的水平。适宜的实践曲目能够增强我们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其热爱歌唱。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给不同水平程度的学生选择不同难度的曲目,因为不适宜的曲目不但会给学生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本体对歌唱积极性。从学生本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根据每为学生的音域、音色、声部、唱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曲目选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作品并且将水平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声乐老师要有一双好的耳朵,因材施教。即要针对学生在发声技巧、歌唱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有效措施,又要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声音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选取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曲目。选择曲目的难易程度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对演唱曲目的技术驾驭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作為老师,我们还要经常给予学生的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增强其自信心,可以尝试学生在在演出中,坐在台下老师适时的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都会给学生更多的力量。
音乐本身是美好的,但是声乐的学习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这就需要老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演唱功底,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给予充分的引导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声乐的兴趣,那么只有具备扎实的音乐素质和稳定的歌唱心理素质才能在舞台上完成对一首作品的完美演绎。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06).
[2]刘延俊.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2(23).
[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