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刚 陈珊美
【摘要】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和管理是按两条线进行的。在培养方面,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后续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养成,因而常常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在管理方面,侧重点在于专业技能与文化课的学习两个层面。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培养
(一)帮助学生做好人生的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
任课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高中学业规划,并给学生提供每个学年的奋斗目标,目标要具体,不要含糊,而且要切合实际,不可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经常鼓励学生为完成阶段性目标而去努力争取;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出详细的可操作性时间表。
(二)做好学习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
专业任课教师要和班主任及学生的文化课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观察学生的上课表现,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汇总,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文化课学习及专业课训练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的高效性。
(三)加強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了解
教学建立在对学情详细了解的基础之上。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对学情的了解包括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思想、交友、学习特征等许多方面,教师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情绪、学习反馈等情况。
(四)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在文化课班级或者专业课训练班树立不同的学习榜样,还可以在专业课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音乐家的故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的“偶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态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学习氛围。
(五)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
在高中音乐特长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鼓励和要求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以异质化原则为宜,即每个小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当,组内学优生和学困生比例相当,这样既可以开展组内互帮互助,也便于进行组间竞争。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管理
(一)注重仪式感
每年都有学生考入理想的大学或者带着青春美好的回忆离开校园,每年也有许多学生带着憧憬开始了高中生活,教师要在学生在高考前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的高考斗志,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为学生的高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他们以后的人生留下美丽而难忘的回忆。
(二)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
影响音乐特长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课成绩。尽管许多学校都很重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但在组织管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有的学校将艺术特长生(包括美术生、音乐生、体育生、舞蹈生等)编在一个班便于管理,有的将艺术特长生与其他文化班学生混编,以带动艺术特长生的学习。这两种班级组织形式各有利弊。方式一在管理上比较方便,学生上文化课与艺术课时步调一致,文化课老师在教学时也能很好地把握讲课的难度,在上课讲解深度、作业布置、检查等方面也易于操作。弊端在于艺术特长生一般性格比较活跃、爱玩,集中在一个班级后纪律比较涣散,造成文化课学习氛围不浓。方式二恰恰相反,尽管在文化课学习方面受纪律约束和其他学生的带动,艺术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依然能得到较好地掌控,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即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便进行统一管理,上课时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讲课深度和难度使艺术特长生往往难以适应。尽管是这样,笔者还是倾向于第二种方式,这种方式能使艺术特长生在纪律的约束和其他学生的影响下将文化课知识学习好,为以后更好地深造打好基础。
(三)注重培养音乐情感的培养
高中教师除了抓学生的基本功以外,还要把对音乐的领悟和对乐曲背后意蕴的体验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在每次吸纳吐气中都包含着感情,并要求学生在整个声乐过程中都需要投入感情因素,使这些练习如生命般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快乐地学习音乐,才能够让音乐给人愉悦的心灵触动和体验。
(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
教师在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后,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艺术锻炼而搭建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与社会实践团体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以独唱、独奏、独舞形式或者组团形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在实践活动的锻炼中给予学生创作的灵感和演奏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彭霆.中学音乐特长学生的培养与管理[J].美育,2012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