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峰 李金林 李世存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主要从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该学科顺利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实施美育、进行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新时代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音乐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在传统应试理念下,音乐教学往往被视为“娱乐型学科”“边缘型学科”,常被作为“副科”来对待,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教育背景下,部分学校尤其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在注重升学率的大背景下,产生了学科的主次贵贱之分,重视理化生语数外教学“主科”教学,忽略音体美“小三门”课程教学,部分学校甚至形成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的思维定式,导致了开展音乐教学过程中课时量不足,敷衍了事情况的出现。
(二)教学软硬件欠缺
教学设备对教学效果的体现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影响,部分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用于购置音乐教学设施的资金紧缺,导致教学设施器材严重短缺,有的学校即便是有,也是陈旧不堪,无法正常使用。另外,专职的师资保障是进行音乐教学的坚强后盾,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配置了音乐老师,但师资欠缺问题还是未从根本上解决。
(三)教学开展形式单一
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依旧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方式单一,师生沟通少,简单的说唱成为了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好,难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从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二、新课改下中小学音乐教学对策
(一)重视音乐学科教学
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把中小学音乐教育摆到与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高度上来,使音乐课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国家或地方应加强政策导向,学习借鉴国内外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善于借鉴,这也是改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效措施;形成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而且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加强设施建设
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适当增添音乐教学设备,因为音乐教学的基础设备器材是完成教学的基本保证。例如,专业的音乐教室,基本的音乐器材,足够音乐唱片光盘资料是开展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为此,笔者建议可以尝试采取“上级有关部门拨一点、县教育部门每年统筹安排一点、学校经费想办法挤一点”三者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实验经费不足的难题,给音乐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优化师资配置
教育部门应针对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努力补齐专职师资匮乏短板。招聘更加专业的音乐专业人才,因为具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长远角度来审视音乐教学。此外,他们也经过了心里学的专业培训,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并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出台培养专业音乐教学人才的措施建议,尤其加强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力度,使一批业务素质高,真正懂教育教学的老师走上教学岗位。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兴趣。在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
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开展音乐教学的重要载体。音乐教师要努力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对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音乐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实际,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所在,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成绩好坏区别对待学生,要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针对中小学学生呈现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等都发生改变。新课改背景下,音乐学科教学方法要因人制宜,要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要推陈出新。
作者简介:郭秀峰(1991—),男,本科,中教初级,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