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刻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2018-05-14 13:50翟彬绪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表现形式艺术性

翟彬绪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艺术作品必须跟随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变化,在保持民族艺术的特色,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求刻瓷艺术家不断的改革创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科技力量进一步丰富刻瓷艺术的创作语言,把这“神奇的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表现形式;金石味;随类赋彩;艺术性

文章通过对刻瓷艺术发展进程的探讨,全面阐述了刻瓷的艺术特色及收藏价值。提出了当代艺术家继承和创新这一艺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刻瓷艺术作为具有欣赏与收藏为一体的艺术产品,在陶瓷装饰、外事旅游工艺品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从事刻瓷艺术,仅淄博地区加工刻瓷的专营店达40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刻瓷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主要有各种挂盘、座盘、壁画、文具、花瓶及一些个性化家装设计等。另外,政府也加强了对其合理引导,2006年。由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等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教授、大师精品展”在首都图书馆艺术展厅开幕。展览几乎涵盖了陶瓷美术所有门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高的艺术水平,作者来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浙江龙泉、河北定州、山东淄博等多个主要陶瓷产区。从2002年起,山东淄博连续几年举行全国刻瓷艺术大奖赛,作为淄博对外展示传播淄博陶瓷文化的一个窗口,极大促进了刻瓷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瓷器作为我国的伟大发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大约在商代中期人们就发明了瓷器。而刻瓷的产生大约出现在魏晋时期,当时的艺人们一般在施釉前的坯胎上刻画,或在施釉后烧制前在釉面上剔刻,但当时的这种坯上刻花的工艺并不是今天的刻瓷艺术。由于采用的温度及方式的不同,被刻划者的硬度与强度就相差甚远了,当时的刻瓷艺术是不能与现在真正的刻瓷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两者虽然都是在器皿上绘制,但前者是在未经烧制的半成品泥坯上刻制,用的是粘土做坯,经约800℃烧制而成,胎质疏松有孔。而瓷则以含铁量2%左右的瓷土作为原料。经1200℃以上的高温烧成,胎质细致不吸水,表面又施釉,胎釉结合的牢固、硬度强,厚薄也比较均匀。这样,这一差别使刻瓷成为了一种新的装饰技法。镇江市博物馆现藏有西周时期的青瓷鸟盖罐可以称得上现存最早的青瓷器,由于当时采用的釉的成分及烧制的温度,还未完全达到瓷器的标准,使得釉色呈青黄色(它由青釉陶发展而来),有别于后来的精致瓷器,故称之为“原始瓷器”。唐代。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有了更加专业化的生产;宋代的瓷器精良,无可匹敌,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名窑;到了元代,我国瓷器装饰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工艺也更加精良;明代的刻瓷水平较高,瓷器胎质更为细腻,釉彩色泽艳丽,图案淡雅:至清代时,刻瓷技艺有了更大发展。据记载,清朝时就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当时的技法多以平刻为主,用点线构图,器面效果单调而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

刻瓷艺术是一种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绘画艺术与陶瓷器形的巧妙结合,因此刻瓷又被称为陶瓷绘画或陶瓷刺绣艺术。具体来说它是选用特制的尖头或方头的錾、刀锉等工具,在榔头的敲击下錾刻成画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刻瓷艺术家运用不同瓷质的瓷面,经过悉心构思、雕刻,使刻过的画面与不同质感的瓷面相互衬托,形成强烈对比,再现生活中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效果犹如锦上添花,是任何绘画艺术形式不能模拟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祖们就已在實用的器物上进行装饰,他们借助生活的感受,在陶坯上刻制一些在今天看来仍很时尚的抽象纹样,如弦纹、波折纹、入面网纹盆、回纹等,这些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起到了标志性、装饰性等功能。中国彩陶几乎没有无装饰的陶器。纵观远古的甲骨文字、商周的青铜时代以及秦汉时期的刻剥玉等以及石雕、牙雕、木雕及雕漆艺术的发展及成熟,这些都对后来刻瓷的萌生起着催化和引发作用。

随着陶瓷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精美优质的瓷器不断问世,赏玩瓷器成为一种时尚,封建帝王、官僚们和一些文人墨客在赏玩瓷器之余,就想咏诗题文在瓷器上并永存其笔墨痕迹,于是就让艺人将其诗词字画在瓷器上刻出。相传乾隆皇帝就常在自己特别喜欢的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乾隆后期,清朝廷还特意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后期由于王室御用文化生活的需要,可此工艺不断改,开始用韧性较强的钢钻及钻石刀具刻瓷。民国4年时,袁世凯曾让人把英王乔治的肖像镌刻在一件大型瓷器上,作为东方艺术礼品送到了伦敦,广受赞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刻瓷艺术的发展。

在刻瓷艺术的发展进程中,文人墨客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刻瓷艺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题材更加广泛,手法也更为多样,人们将山水、花鸟、书法等绘画题材巧妙地在瓷板上或其他器皿上雕刻,栩栩如生。以著名书画家邓石如为首的北京画家,他们不断地借鉴与吸收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等其他门类的艺术之长,尤其把中国画的气韵和笔墨巧妙地融于刻瓷技法之中,运用镌、錾、点、冲、开等刀法,讲究金石气的刀昧和韵味,作品中一锤一刀錾出的的金石味、中国画的水墨韵致与原来质地细腻,釉面光润的瓷器表面呈现出极大的对比和韵律,极富有艺术性,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刻瓷艺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致力于刻瓷艺术的研究和发展,他们不断借鉴与吸收其他门类艺术之长的同时,强调刻瓷自身的独特艺术表现力,使刻瓷艺术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起来。主要表现在现代刻瓷的题材更加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书法、吉祥图案等都可以作为表现的题材;技法上也更为完备,雕刻家根据画面需要选择所需刀法,表现的手法多样化。有斜錾、直錾、重錾、轻錾等;更有镌、顿、冲、开、断、接、锉修、锉边等工艺技法。画面细致的地方采用工整细致的线描式蹭刻出用层次分明的浅点刻刀法进一步刻画,大小写意式的部位采用粗犷的手法表现,如表现气雾的旋转刀法,还有表现强烈凹凸浮雕感的深刀刻法等;着色也更为讲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使画观呈现出深、浅、浓、淡的色彩效果。

这期间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刻瓷艺术家,他们为现代刻瓷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山东刻瓷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李梓,李梓原功于陶瓷美术、绘画、书法和篆刻,尤其善于刻瓷艺术,他集前人之大成,用镌刻和钻刻两种手法,吸收绘画、书法、篆刻的精华,使其作品既有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又有浓厚的金石趣味,形成了现代刻瓷古朴、典雅、简洁、庄重的艺术风格。1982年,李梓在德国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和最佳成就者称号,是山东刻瓷艺术的领军人物。再如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的教授。杨冰女士,她对陶瓷艺术深有建树,作品中点、线、面运用巧妙,造型生动,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刻瓷艺术创作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她根据不同的内容对黑自的运用做了不同的安排,把握了黑白艺术技巧中最突出的特点,强调黑白对比的艺术效果,使之作品呈现出相应的节奏和韵律。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陶瓷创新评比大赛,荣获银奖2项,三等奖、优秀奖多项。作品被日本恩巴《现代艺术馆》、《中国文化部》收藏,受到很高的评价,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的喜爱。近年来,有些刻瓷艺术家们还专门在黑瓷盘上刻制人物肖像,不施任何色彩,完全利用黑釉色的厚薄,用深浅、疏密不同的点、线雕刻,以表现画面的明暗、层次及体积变化,使原来硬如刚玉、脆似蛋壳、质地细腻而光润的瓷器表面呈现出刀法的金石趣味,与黑瓷盘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只见画面上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层次清晰。给人一种深邃而静谧的美感,具有极强烈地视觉冲击力。另外,在着色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注重根据立意的上色要求,讲究随类赋彩,力求上色不伤刀法。作品完成以后,为使作品保存长久,有的还在上面涂一层蜡,以防止着色脱落。这种以线条的韵律显现出物象的姿态和内在精神面貌的艺术形式,往往会让眼睛一亮,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语

中国刻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千百年来其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科学技术的历史见证。另一方面,刻瓷艺术不仅有观赏、收藏价值,而且具有纪念意义,是我国民间手工艺品中的杰作,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

猜你喜欢
表现形式艺术性
纪录片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对比研究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经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编辑动态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透射光之炫丽